北洋第156部分阅读(1/2)

向一舷设计的战列舰,不过当年英国设计的是海王号战列舰,时间仓促之下重新对舰体建构进行大规模修改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英国人采用了一个折中方案,两个斜对的舯部炮塔可以越过甲板向另外一舷开火。当然英国人在海王号战列舰上的这种设计本身就有缺陷的,两个舯部炮塔虽然可以越过甲板向另外一侧射击,但是射界却是极为有限。

英国人在海王号上的实践,包括其刚开工不久的巨人级战列舰也采用了相同的处理方式,这都是谋求侧舷火力更为强大的试探。英国人对侧舷火力不能容忍,那中国的态度就非常微妙了——中英两国的无畏舰几乎是同时间出现,但是中国的蒙古级战列舰可是在北洋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年的潜心发展,建造周期也是超过了二十四个月,这就说明中国的无畏舰起步要比英国早,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可是从北洋级战列舰便开始采用炮塔纵轴设计的,它的下一代战列舰将会拥有那些特别之处也是备受关注。

西藏级战列舰在上海海面上露面之时,各国在上海的记者立刻雇船前往近距离拍照——除了不能登舰之外,中国海军对于前来的观看战舰的人还是比较宽容的。虽然这个时代的照片还不能通过其他手段做到快速远距离传输,但是上海的各国记者已经将他们所见到的西藏级战列舰的模样通过文字描述用电报传递到世界各国。尤其是这些常驻在上海的外国记者,其中有不少都是在内务部“挂号”的外国军事间谍,他们的眼光是极其毒辣的,光凭外观判断形成的结论已经不下海军专家的水平了。

西藏级战列舰外观上犹如一个放大的蒙古级战列舰,更为可怖的是中国人使用了四座三连装主炮塔,侧舷火力达到了空前的十二门,而且是最新装备的五十倍径的十二寸主炮。战舰的装甲也是无法瞒过有经验的海军专家的,因为中国已经宣布对外接受外国订单,所以对本国战舰的性能并没有遮遮掩掩,直接将最主要的参数公布出来——装甲的最大厚度已经达到令人惊叹的十六寸厚,设计航速为二十一节,现在西藏级战列舰才刚刚进入试航阶段,准确的航速还有赖于后面的检验。

即便如此,西藏级战列舰的出现使得目前世界上目前服役的和正在建造的战列舰一夜之间全部甩在了身后,当然没有人会怀疑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听到有更加强大的战列舰出现,但是中国人在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上的竞争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叹的高质量——与英国人在1905年才启动的无畏舰不同,中国在这个方面的实践已经走了很远,这从两国无畏舰的级别和设计上就能够体现出来。无疑在战舰结构设计上,中国人更胜一筹,只是限于国力和国防需要,不用像欧洲那样大张旗鼓的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罢了,只不过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似乎对中国在海军上的进步格外的敏感,如果这两个国家不能够达成某种限制性海军军备条约,那太平洋将会和大西洋一样,成为坚船利炮竞赛的另外一个焦点。

也许是受了中国西藏级战列舰服役的刺激,仅仅半个月之后,英国宣布建造威力更加强劲的白羊座级战列舰——英国人在这一级别的战列舰上不仅采用了主炮塔纵轴布置的设计格局,将侧舷火力提高到十门,更是将主炮口径提高到更进一步的三百四十三毫米口径。白羊座级战列舰的建造意味着海军新的时代快速开启——世界海军将会迎来“超无畏时代”,在这个概念下,西藏级战列舰最多能够独领风马蚤两年便可以宣布过时了,英国工业有实力能够在二十四个月之内将其建造完工,甚至可以用更短的时间!

1909年十月,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大城市的报刊亭上出现了一本新的杂志《时代》,这本杂志的封面便是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两艘劈开波浪高速行驶中的西藏号和陕西号战列舰,在浓浓的烟雾背景下,两艘战列舰的主炮和副炮都指向了侧舷,其中正前方的西藏号战列舰的四号炮塔的一门主炮喷射出了长达十余米的火舌,场面极其壮观——“海权时代!”

《时代》周刊创刊号封面上的这张彩色照片是极富感染力的,周刊名是中国总统谭延闿用颜体字亲笔题名,并且撰写了一篇名为《海权时代》的评论。锐利高涨的照片配合总统的题名,使得这份杂志一开始发行出售,便创下了出版发行十二万册的新纪录,总统的亲笔题名固然很有吸引力,但是杂志封面上的那张极大鼓舞民族士气的照片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些社会团体纷纷联系《时代》周刊的编辑部索要这张照片,然后将其放大后制作成巨大的海报。

当这份杂志被出国的华人带出国门的时候,这本刊载着有着巨大民族凝聚力照片的杂志被海外华人广泛关注,尤其是这本创刊号被随后的订单加印了五万册。而《时代》周刊顺势推出了英文版和德文版——因为中德外交关系紧密,在德国长期居住的中国人数量已经达到了七八万人左右,还有从事贸易等方面的流动人口更是不可计数。

也许正是这本《时代》周刊的封面照片,加上中国总统高昂锐利的笔锋所撰写的《海权时代》评论,十一月底德国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购买一艘西藏级战列舰,也就是此级别战列舰的三号舰。这张著名的照片同时也被世界各大报刊媒体所转载,一时间中国最强战列舰的名声风靡全世界,这张照片也就成为中国海军强大实力的注解。

谭延闿在《海权时代》中用急剧煽动性的言语来说明强大的战列舰对一个国家海权建设的重要性,事实上他挑起了这个“话头”之后便消失了——除了东云级战列舰项目之外,中国海军官方项目对战列舰的研究基本上就告一段落,当然排在计划表中的还有一款zx-03型战列巡洋舰的项目。中国并没有像谭延闿文中这么慷慨激昂投入海军竞赛当中,而是掉头放缓海军发展了。

1910年二月,邓世昌舰队刚刚到达凤山海军基地之时,印尼爪哇发生了一起很扫中国海军面子的恶性事件——中国海军援建的一所华侨中学被当地土著冲击,造成一名从中国前来援教的学者死亡,三十余名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受伤,其中一名老师年仅四岁的儿子腹部中刀生命垂危。

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表声明要求荷兰政府澄清事件因果,并且严厉惩罚闹事者,中国有权利为了维护其海外华人的利益而采取进一步行动。谭延闿也敏锐的意识到这次事件是一个机会——中国渗透南洋的一个绝佳的借口,事件发生后,在海南岛接受军事训练的一千四百多名南洋华侨就在三亚紧急集合,随时准备登船前往印尼。

数年来谭延闿花在南洋华侨身上的精力不少,包括在海南岛发起南洋华人年会、整合南洋华人力量、内务部在南洋的工作也是开展的极为迅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和南洋华人在经济上的合作,合力开发海南岛农业。南洋华侨最为看重的还是在海南岛接受军事训练的华侨子弟,中国陆军参谋部派出了极为精悍的训练人员,一切都是按照中国陆军正规军的训练强度来培养这些南洋华侨子弟,并且将其中成绩优异者送往国内著名军事院校,其中有五名更是送到中国陆军军官的摇篮——北洋陆军大学接受进一步的深造。

这次事件事实上是荷兰印尼总督暗中指使的一次暴力事件,因为中国海军援建的华侨学校一直都是坚持中文教学,这与荷兰殖民者几百年来施行的殖民政策相抵触,而印尼财富正在以极为惊人的速度向南洋华人手中集中,在印尼想要从事经济作物的买卖绝对不可能绕过华商,华商在印尼的势力远比十年前要强大的太多。正因为如此,印尼总督暗中策动当地土著进行破坏,尤其是冲击华侨学校以试探中国的底线。

中国政府的反应之强烈出乎荷兰人的意料之外,根据情报刚刚返回中国正准备进入船坞中的蒙古号战列舰取消了维护工作重新回归中国南方舰队,而中国南方舰队大本营凤山基地内除了蒙古号之外,还有北洋号等两艘战列舰和八艘大型装甲巡洋舰正在待命——中国已经做好了随时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准备!

荷兰政府为了不给中国留下口实,立刻解除了印尼总督的职务,并且派出军警逮捕了四名土著居民。似乎中国也接受了荷兰政府的道歉,只是要求荷兰政府对此次事件中受害的中国人进行道歉和赔偿,结果还没有等荷兰政府有所回应,那名重伤的四岁幼童在医院不治身亡——这名儿童的死亡将原本有所平息的事件火上浇油再次让局势紧张起来。

《时代》周刊为此特别发了一期增刊,封面上是一个花圈和那名儿童的遗照。中国海军立刻行动起来,邓世昌亲自坐镇蒙古号战列舰组成临时舰队从凤山海军基地出发前前往爪哇,而在三亚集结待命的南洋华侨部队也携带各种物资登船一同前往!

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理暗示

《时代》周刊发行时间虽短,但是谭延闿硬是靠着他庞大的财力和影响力与这本杂志过硬的质量,在短时间就将这本杂志碰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做为杂志的封面照片,那个花圈特写和儿童的遗照具有相当强的冲击力。一时间国内群情义愤,当然在主流报纸媒体的引导下,中国对南洋华人遭难的历史一点点的都翻出来,不断的煽高民族自尊心。

三月四日,邓世昌舰队抵达泗水港外三十公里外的海域,中国外交部严词交涉要求荷兰当局严惩肇事者,并且提出了提高南洋华人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的“二十条”,最重要的便是要求印尼华人有参政议政权力、在华人聚集城市市政府内华人官员数量必须要与当地华人人口比例或是华人经济体纳税占当地财政收入比例相适应。

“提高华人社会地位二十条”是谭延闿仔细考虑之后提出的,在与英国达成和平协议之后,对于这次事件他内心中还是有些矛盾的——与英国达成的协议中主要都是不能放在桌面上的秘密协议,如果真的对印尼动手,那近在咫尺的马来西亚还有稍远一些的菲律宾会有什么反应?估计是人人自危吧!

现在欧洲尽管很热闹,但还没有到最热闹的时候,如果英国感觉到中国对它的威胁超过了德国,那它的大舰队会随时找上门来,就算谭延闿并不担心这场战争,但无缘无故为紧张的英德关系升温这种傻事他是不愿意去做的。这几年围绕中国,远东发生了太多可以影响世界的事件,这里面固然有英国佬攥着香港不放手逼谭延闿铤而走险的缘故,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而目前印尼发生的这次事件,从政治角度来看能不动武就不动武,舰炮一开那世界的目光必然会被吸引到远东。

“二十条”是谭延闿想避过这一关口所提出来的,只要荷兰答应下来,那他就拍拍屁股走人,南洋资源固然很丰富,但目前中国连国内都无法建设好的前提下,伸手要海外殖民地也多是浪费——殖民地也是需要财政投入的,就算印尼是一块肥沃的成熟的殖民地,先不考虑外界因素,就是中国派出官员加上清理地方反华势力,这就一项沉重的负担。

本质上谭延闿还是一个“大陆主义”者,在他看来南洋圈只需要成立以华人为首的国家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而且完成这个计划只需要大陆政府进行少许投入,为南洋华人撑腰并且培植他们的武装力量不难做到这点。在谭延闿看来中国的目标是大陆——俄国是与中国接壤的,它对中国威胁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有了第一岛链在手谭延闿不怕海洋封锁,但是陆上的俄国一旦革命成功成为苏联,那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威胁可不是一点半点,对于俄国人的疯狂他还是深有感触的。

中国想要在一战的时候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完善国内的交通通信等基础建设,累积国力,为的便是一战末期俄国革命。南洋圈子太过复杂,土著、华人、殖民者、宗教……这是一个大泥潭,投入多见效却未必好,如果单纯从经济上来考虑,南洋是块肥肉,但是政治上中国想要以殖民地的方式来控制南洋,在目前来看是一个失分之举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北进”最大限度的压缩俄国的生存空间,这对中国的国防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北方的资源未必比南洋少,只不过以现在的技术开发北方比较困难罢了。

如果荷兰殖民当局同意“华人二十条”,那基本上和中国出手占领印尼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在荷兰有谁的经济实力能够比当地华人更厉害?如果说按照华人在当地数量比例来确定政府华人所占比例,这也许只能说是对华人的政治地位有一个较大的改善而已,但是如果按照经济贡献来衡量,那印尼华人很有可能将殖民当局的权力架空。

当然“华人二十条”是谭延闿的底线,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也不介意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只不过这样一来难免要将中国政府拖下水,招来西方列强的敌视罢了,至于要说引起战争,他更坚信手中的力量和远东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中国海陆军事力量发展迅猛,虽然中英冲突已经过去,两国关系改善了不少,但是谭延闿却没有放弃当初的扩充南方军十万的决定,这十万军队目前正分布在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几个省份正在接受训练。

中国陆军一线常备军已经达到了九十万人,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有效的预备役制度,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三个月内动员一百二十万人。这十万南方军虽然没有正式成军,但是他们接受的都是针对热带作战训练科目,其中针对的便是东南亚和南亚。英法等国在那里部署的殖民军欺负一下手无寸铁的土著还可以,但是要说正面作战绝对不是中国正规陆军的对手,况且南方的铁路网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南方多山多河,地质情况复杂这都限制了中国铁路连接南方,不过南方重要的城市都已经做到了用铁路连接,只是四川还没有通往外省的铁路和全国铁路网连接在一起,但这并不妨碍大局——中国陆军总参谋部已经开始制订从东南亚进入南亚次大陆的攻击计划。

谭延闿不相信欧洲列强的军事专家们眼光就这么差劲,对部署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军队这么自信,看不出来中国陆军对他们的威胁。事实上从日本远东危机开始,中国做出扩充南方军队的决定后,就有西方军事专家指出南亚和东南亚都在中国陆军的攻击范围内,这也是英国对处理危机事件犹犹豫豫的原因所在——如果威慑失败转入战争阶段,那中国军队完全可以杀入东南亚径直向西进入印度,这样就可以避开西藏高原不利的地理位置,而英国是不可能让印度这颗桂冠上的宝石受到任何威胁的!

因为朱尔典在远东历次事件中准确的把握了中国的动向,因此他依旧是英国驻华大使,不过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朱尔典在英国当局眼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朱尔典没有传统英国外交家那种傲慢的通病,在中国他的交际圈非常广泛,甚至连中国政府内的一些省部级高官都对他另眼相看,而在内务部的眼中这家伙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分子——中国政府的官员对他普遍抱有好感,而中国的在野党派和他关系密切这就不正常了。

根据内务部已经掌握的材料,数家在华的英资美资洋行、大企业暗中都受过他的“指点”,很多中国的在野党也开始接受这些外国企业的政治献金,这背后少不了朱尔典的操纵。不过朱尔典是外国驻华外交官,内务部自然拿他是没有什么办法的,至于政治献金这种放不到台面上的事情也不能对在野党构成什么威胁——内务部的传统做法是小帐累积成大帐,等到总统需要敲打在野党的时候再集中拿出来曝光。

谭延闿在印尼事件发生后,就会晤了朱尔典,阐述了中国在这次事件当中的立场,随着事件的发展,先后又接见了几次朱尔典。经过十几年的较量,朱尔典比刚开始和谭延闿交手的时候要圆滑了很多,至少没有动不动以大英帝国来威胁谭延闿的事情发生了——朱尔典心中很清楚,对付谭延闿这样的对手是非常棘手的,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要保持“绅士风度”,因为谭延闿就算在明抢豪夺的时候,嘴上也是说得正气凛然,尤其是那次“礼炮事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尔典在中国的几十年间,遇到的中国官员不管是满清时代的还是现在共和国的官员,没有一个和谭延闿一样的——其他中国官员或是贤明或是愚笨,他们做为官员都还是很重视自己的言行的,而他们的总统则根本不一样,谭延闿就是一个披着绅士外衣的强盗,他所信服的只有武力。正是朱尔典有这样的认识,他认为印尼事件英国和他自己所能够做到的事情很少,谭延闿召见他不过是从外交礼仪上尊重英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