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章 北望幽并又一年(59)(1/2)
对于这些前来祝寿的北境反王,王禹没重视,却也没忽视,让便宜孙子与诸葛卧龙出面接待了他们。
所谓的五十大寿又不是他自个的整寿,有什么好过的。
北境反王中有心高气傲者觉得受到忽视,却也敢怒不敢言。
能混上一方诸侯的人都不是傻子,此次北境一行的所见所闻差点颠覆了他们的三观。
一路行来,幽、并二州村村通官道,镇镇有学堂,百姓身体强健面色红润有光泽,单以衣食住行而论甚至不必他们手底下那些乡绅豪强差。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
那怕大周最为鼎盛之时,天下最为富庶地江浙一地的百姓也过不上这般神仙的日子啊!
还有这一路行来遇到的那些乡镇、县城,论繁荣几乎不下于北境之中的那些郡城,货殖贸易总量更是犹有胜出,这还是昔日苦寒贫困的幽、并二州吗?
听那些百姓说,镇北军麾下的郡城与洲治比这些县城还要繁华数十倍,那岂不是可以媲美昔日的大周京都了吗?
怎么可能?
因为各路反王出发的位置不同出塞的地点也不一样,所以按照诸葛卧龙给出的路线,他们中确实有人可能一个大城都路过不了。
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哪怕这些反王个个皆有不凡之处,但只要没能亲眼看见那些郡城、洲治现如今的模样,他们就绝对不会相信那些百姓口中的真话。
其实,按照王禹的本意根本就不用给这些反王诸侯规划路线,他走的路子这些反王那怕照抄都学不会,他们出身的势力以及支持他们麾下的那些党羽,是不可能让他们挖掘乡绅豪强们存世根基的。
因为,他们背后的势力与麾下的党羽就是由乡绅豪强们组成的。
读书也好,练武也罢,乃至出家修行,在初期起步时都需要一定的资源给予支持的。
譬如,读书需要先脱产、需要笔墨纸砚、需要经史子集、需要名师教导。
而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大周时期的普通农户家庭,需要三代人共同努力,才有资格供养一个孩童读书认字。
这种能供养读书人的普通农户家庭,大周一个县都出不了一个。
所以,大周的绝大部分读书人家中都薄有资产为一地乡绅。
前身所在的家族就是标准的乡绅豪强,不然也供不起他这个读书人的日常开销。
如此一来,又何必像防贼一样防着这些反王呢?在新制度的冲击下这些反王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雁门郡,跟王禹有旧曾数度来到过这里的傅青主端坐在驿站房间内的书桌前,正在挥笔疾书记录着他这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
作为关内北境势力最大的反王他的眼光高低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诸葛卧龙与他也曾有旧未在他前进的路线上多加设置,这让他真正的窥探到了幽、并二州的虚实。
越是了解幽、并二州这些年来的变化,他越是心惊胆战。
曾经的幽并二州是个什么鸟样主政过这里的傅青主在清楚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