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魏氏精兵的训练与蜕变(1/2)
将周范交谈的内容告知母亲后,母亲非常赞同周范的谋划。
“若是其能留在家中任职,当为家宰。”
“家宰?”魏安怦然心动。
不过片刻之后,却摇了摇头。
“周范如今落难,应聘塾师是其自愿,我等若提出聘为家职,颇有些挟恩图报之意。”
魏柳氏听了魏安的话,赞赏的看了眼长子,微微颔首。
“此事他日再提,先让周先生安心住下。小奴进学之事,我当令张有食告知众人,再择人入学,若是轻易可得,众人便不放在心上,辜负我儿一片美意。”
“阿母所言甚是。”
魏安与母亲商议妥当后,便离开了后院。
自己在成长,阿母也是如此。
阿母时常拜访娄夫人、黄夫人,谈论治家之道,已逐渐展露出当家主母的威严与风范,与往日判若两人。
...
家中的奴仆翻了几番。
这么多奴仆,光靠家中的田地产出养活这些人自然是远远不够。
不过魏安计算过,卖酒、治马的收入不菲,加上隐匿的金矿收入,足以养活数千人,因而暂时没有问题。
族中田地少,粮储不足,如今是靠着买粮支撑,怕是日后战乱一起,粮价要飙升,商路不畅,收入亦会大减,需早做准备。
好在此时大汉已经有了仓储制度的萌芽,官府建有粮仓来储存粮食以备荒年。
这些粮仓通常选择建在干燥、通风、防水的地方。
几名大师对修建粮仓亦是精通,魏安未雨绸缪,便让在家中修了诸多粮仓。
其中有四个最大的粮仓,一个地上的,三个地下的,就这四个粮仓就可以存储五万石粮。
地上粮仓多采用木构架结构,覆盖以防雨防晒的材料,方便取用。
而地下粮仓则类似于窖藏,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粮食的长期保存。
而且每个粮仓内的粮食不是散放,而是存放于瓮中加以密封,魏安还让人烧了许多木炭放进去除湿,算是多加了两道保障手续。
在数月之内,魏安已经联系各方粮商以及附近乡民购入了谷、麦等近万石的粮食,检查并晒干之后都存入了粮仓。
等到明年光和六年,可再存入四万石的粮。
五万石粮,便可保障千五百精壮一年之用。
这些粮食日后再定期拉出来晒太阳去湿,可以保证存放长时间保存不变质。
到时候寻机除旧换新,保障足用之粮。
...
大汉的农庄经济,基本的日常便是农民农忙种地,农闲训练,家中的奴仆亦是如此。
壮奴中除了进入工坊做学徒的人外,其他人都要接受训练。
当初宅院的墙内留了日后扩建的空地有一万多平方米,有部分地平整后便做了校场。
如今在里面训练的有自家的三十余名壮奴,还有五十余名族奴。
曾经魏村的木栅栏简陋有简陋的缺点,但如今的村墙建的太大也有大的坏处。
因为大,需要防守的面积大,人手远远不够。
族长购买的全是壮奴,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如今这些壮族奴都是挂名为阿翁籍下,由魏安来统率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