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宁远之战五(1/2)

唐军确有诸多不利,但论起单兵素质,太宗时期的府兵们却要高出清军许多。

这不是后来府兵制败坏后,数量短少质量下降的府N代,这是大唐开国三十余年的府一代府二代,都是各地精选的家资丰厚、身材高大、武艺出众的良家子。

大清国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八旗男丁不过二十来万,从中选出将近二十万从军。只要不是重病残疾,管你什么歪瓜裂枣,瘦弱的、矮小的、有遗传疾病的,都不是个事儿。

不提这些劣质产品,就是普通兵丁,也不可能比得过唐军。

两千万人口基数精选出来的战士和百万人口基数扒拉出来的能是一样的水平吗?

待遇优厚、营养充足的八旗都是这样,同样世袭收入水平却低了不少的绿营兵是个什么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除去身体素质的差距之外,论起砍人的手艺和战场心理素质,八旗绿营兵同样跟唐军差了不少意思。

手艺活还好,虽然唐军有数百年乱世传承下来的好武风气,都是打小开始熏染,但八旗也是拿着丰厚饷银的职业军人,经年累月训练下来也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绿营兵就稀松了。

哪怕是彪悍的陕甘绿营,面对千年前的关西穿越过来的老祖宗们也着实逊色不少,谁让后勤保障跟不上呢,天天吃高粱一个月还见不了一次肉腥,能指望有多高的训练水平。

至于战场表现,那就更不是一个层面的了。

唐军都是打老了仗的,三百年的乱世外加隋末十八路反王的尘烟,让七世纪的汉家儿郎们早就习惯了战火纷飞。

大唐立国后也一直没有闲着,光平定各路诸侯就一直打到了贞观年间,后面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西突厥、高句丽,还有各种叛乱,一波接着一波,就没消停过,

帝国折冲府的士兵们谁个不是枪林箭雨中厮杀过来的。

相比之下,太平了三十载的大清国,虽然说不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士兵们战场上的表现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比得过这些多年征战的老兵的。

也就是前面犀利的火铳大炮让那些七世纪征战四方的骄傲战士们损失惨重,更是破了心气、乱了阵脚,否则让常年处于和平状态的清军抵近面对全须全尾的巅峰唐军,会不会被一波推了都不好说。

即便是以残破的队形冲阵,唐军前锋锐士也好好给清军上了一课,什么叫人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铳不如人、炮不如人,但只要让我杀到近前,照样能打到你胆寒。

疏散队形的唐军在接战过程中自觉聚拢起来,体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

前排步槊手利用长度优势清理掉对方的长枪兵,后面持短兵的跟上杀敌。

尤其是陌刀手,二三米长的大砍刀挥舞起来,前排清军只觉得酸爽无比,哪怕是友军也得离远点,免得被误伤。

幸好这样的王牌战士不多,否则清军的士气怕是真的要崩了。

能身披重甲再拿着长兵走那么远路,还能接着舞起来杀敌,哪个不是体力超群的勇士?

这等猛士每一个都是营中的宝贝,是破敌冲阵的灵魂人物。

但是人毕竟是肉长的,再刚的猛男也有累的时候。

尤其为了规避敌军的炮火,唐军出发地比平日里远了不少,战士们披甲走了更多的路,体力消耗更甚。

在杀散了敌军第一层阵列后,疲惫的陶侃小队再也无力继续深入了。

清军后队的援军已经上前。

面对着严阵以待的第二阵,陶侃一声苦笑,心中忍不住暗骂,撤退的号角声怎么还没吹响,再这么下去,这一队人都要殉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