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儒法论战四(1/2)

“待到关内各大势力互相吞并,成功逐鹿中原者自当效李唐、朱明,北征匈奴、东胡故地,八旗固然强横,泰山压顶之下,也唯有覆灭而已。”

“只是在这之前,”商鞅微微一哂:“那朱明皇帝怕是难免要封禅台上走一遭,运气好,可以成为汉献帝,运气差,那就是晋朝皇室的结局。”

“夫子以为,鞅之言,然否?”卫鞅直视孔丘问道。

“南宋初年和末年,放权地方将领,其半藩镇化之制在抵御金国、蒙古之时确实颇有效果。”孔子点头赞同道:“元末烽烟四起之时,察罕帖木儿等人也在围剿红巾军时出了大力。若无这些地方武装,蒙元怕是早几年就被赶出中原了。”

“南宋初年不能收复汴梁,乃是不敢放任藩镇做大;等到了末年,能依靠吕氏守御襄阳多年,已是极限。”

“至于蒙元,却是统治太过粗疏。如明太祖、张士诚、陈友谅等人,放在明末,只能做一流寇,断不可能坐拥一省之地为根基,建立民政、完善军制,而后互相攻伐,决出胜者,统一南方,北伐大都。”

“不错,夫子能不以法儒两家成见所困,直视史实,鞅甚佩服。”商鞅赞道:“不管是北方的察罕帖木儿、答失八都鲁一系还是南方的朱明太祖、陈友谅、张士诚,最后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割据一方,自成体系。哪家最先完成整合,就能在逐鹿中原时胜出。”

“而欲完成整合,便少不了与士绅豪强合作,视祸乱天下扰乱秩序之暴民为仇寇。那朱明以蒙元为正朔,以红巾军为妖人,岂是偶然?换成其他任何势力夺取天下,最后都少不了有此一遭。”

“论战到此时,便算是有了结论了吧?”一番总结过后,商鞅直视孔丘问道。

至圣先师摇摇头:“阁下只是说了该当如何避免华夏变色,却尚未阐明这明廷何以衰微至此,竟不敌六万丁之小族。”

商鞅一愣道:“国之初兴极盛衰弱消亡,宛如人之生老病死,岂非自然之理,又有什么稀奇的?八旬老者,纵然身高八尺,不能敌一年轻侏儒。夫子不也说了,不过是德不配位而已。”

孔丘正色道:“不然,日升月落、寒来暑往、白昼交替亦是不变至理,然西方大贤仍可究其根本。”

商鞅听孔子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趣,稍稍活动了下久坐的身体,伸手示意道:“夫子请试言之!”

与卫鞅一般,这次孔丘也没有直接回答:“假使一国初立,有民百万,田二千万亩。”

“平均一家五口,治田百亩,亩产二石有余。便是贵人多占,普通农人二三十亩也足以过活。”

“百年之后,人丁翻倍,民二百万。贫苦百姓为求生计,开垦荒地,田亩增至三千万。”

“平均一家五口,有田七十五亩。贫户虽不及国朝之初,日子亦可过得。”

“二百年后,人丁再翻一番。荒地已尽垦之,民人田土愈少,精耕细作之下,单产提高,贫苦百姓以粗粮配野菜,艰难度日。”

“再之后,不过勉强不死。然后或遇天灾、或有人祸,便是求活亦不能,则干柴烈火,一触即燃。”

“说完小民,再看朝廷。以二十税一计,中央可年入二百万石,半数养军,可得精锐万人。”

“待到二百年后,小民生计艰难,朝廷要么黜免赋税,要么坐视乱起。若生乱,则开销大增,若减税,则收入锐减。”

“且在这两百年间,食利之人暴增。比如那朱明数十万皇室之花费,还有武官世袭体制之下,数量为开国之初五倍。如此一来,入不敷出,便是寻常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