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赵官人的良田和牧场(第二更!求订阅!)(1/2)
开封府治下有十六县,位于东京城北面的封丘是开封府粮食产地最多的一个县之一。
当年,封丘的良田,大部分在肃王手中。
肃王案后,这些良田尽归朝廷。
在靖康二年的新政中,朝廷低价转卖良田,封丘有不少田地被普通老百姓买去。
又因为新政大肆减免农税,废除徭役,普通老百姓对粮食的生产热情出现了爆棚。
所以,当赵桓出了东京城,带着人一路北上的时候,看见田野上忙碌的老农脸上挂着笑容。
他们种的粮食,有剩余,剩余的会售卖,有的是拿到镇上的集市,一般都能卖出去。
不过,东京城有不少粮商会找他们直接拿粮食,一次性拿得不少。
这种好日子让封丘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天子新政的恩泽。
不过,半个月前,封丘县牛家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出手阔绰,在牛家村大肆买地,并且将原有的农民出钱雇下来种地。
一年下来拿的钱,绝对比自己种地赚的多。
赵桓带着人一路来到了牛家村,前方大片大片良田,有水池在初秋的风中,波光粼粼。
远方的麦子快要变成金黄色了,风一吹,仿佛弥散着稻香。
而在另一边,却还空着一些田。
华兴商社的老板叶崇快步走过来,作揖道:“官人,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将种子播种下去了。”
“种了几亩?”
“六亩,等接了藤,再扩种。”
看着赵桓身后一大队人马,叶崇心中想着:赵官人出行好气派。
叶崇犹豫了一下,又道:“赵官人,在下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但说无妨。”
“我今早得到的消息,朝廷将对朱青的粮铺进行扶持,接下来东京城的粮价会下降,我们现在进入粮食行当,会不会不太明智。”
赵桓道:“此事你无需担忧,我们种的这东西,生长快,好吃,而且不易损坏,最重要的是好保存,今年冬天,是我们发财的时候。”
叶崇不接,难道那些红薯,能和朱青抗衡。
他可是得到了消息,朱青背后现在站的是当朝太宰徐处仁,有朝廷的支撑。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东京的粮商都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喝不进水了。
有人甚至在悲呼,朝廷这是要他们的命。
而赵官人在这个时机要进入粮食行当,怎么想都是在以卵击石。
叶崇也不好多说,毕竟所有的钱,都是赵官人掏的,他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而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赵官人。
一边的李秋娥也不无担忧道:“赵官人,我以为,当先盘下一个铺口就可以了,毕竟,我们刚开始。”
赵桓当然知道他俩的担心,也理解他俩的担忧,便道:“不必,先盘下五家,我们种的东西并不能申请专利,到时候生意好了,肯定会有很多人来种植,我们应该能卖多少就卖多少,先把永乐粮铺的声誉打出去!”
李秋娥和叶崇对视一眼,也不太相信红薯和土豆开卖后,生意会特别好,至少不会像赵官人以为的那样。
但赵官人却对红薯和土豆非常自信,他把牛家村的田都报下来了,而且还雇佣了不少人。
万一卖不动,就基本上陪完了。
赵桓下马,走到田里去看了一转,表示很满意。
这些田他也想好了,专门种红薯和土豆,反正那种作物生命力顽强。
冬天的时候就搭大棚,宋代民间是有搭大棚的技术的。
在帛上涂一层油变得不透气,被外界阳光照射后,不容易散射,这项技术,从秦朝开始发端,到宋朝已经比较成熟了。
赵桓做这件事,并不是为了赚钱。
他是皇帝,靠种田赚钱能有什么用?
改制分为三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还有一种是双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