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1/2)

徐献策的身份是大唐门下侍郎,代表的是长安朝廷。

自然不能满身泥浆的前来谈判,因此进城后先到驿馆下榻,沐浴一番,换了一身干净的紫袍,方才前来洛阳宫求见。

在内侍的引领下,徐献策一直来到仁寿殿,面对着武氏母子叉手施礼:“大唐门下侍郎徐献策拜见太后、太子!”

“大胆!”

李琦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个狗东西,骂谁是太子?”

按照逻辑来说,李隆基成了太上皇,武灵筠以皇后的身份改为皇太后顺理成章,但对于李琦的称呼就让徐献策有些费脑筋。

对于长安朝廷来说,洛阳朝廷就是叛庭,肯定不能称呼李琦为陛下,所以徐献策才用李琦谋反之前的身份称呼他为“太子”。

但这样矛盾又出现了,李瑛是皇帝,李琦是太子,俩人又是什么关系?李琦和武太后又是什么关系?

难题就在这里,既然不能称呼“陛下”,那就只能称呼“太子”,总不能直呼其名吧?

要是当着面直接喊“李琦”,你猜这个穿着龙袍的年轻人会不会更加生气,甚至直接把自己给砍了?

所以,思前想后,徐献策还是使用“太子”来称呼李琦。

“难道阁下没有做过太子么?”徐献策据理力争。

李琦怒不可遏,咆哮道:“来人,把这个狗东西给朕推出午门砍了!”

徐献策并无惧色,大声驳斥:“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我乃是大唐的门下侍郎。奉诏前来与你们商议防汛抗洪事宜,太子若是杀了我,如何向天下万民交代?”

“住手!”

武灵筠喝退了准备把徐献策拿下的太监,问道:“你是代表李瑛前来商谈黄河防汛事宜的?”

“正是!”

徐献策不卑不亢的叉手答道。

“防哪一段的洪水?”李林甫站出来问道。

徐献策道:“从河东蒲州、虢州一直到河南境内的郑州、汴州、濮州全部都需要加固河堤,以防黄河决口。”

“莫非唐王打算出钱出粮?”李林甫追问。

徐献策道:“正是,陛下为了黄河沿岸的百姓着想,愿意与洛阳暂停战事,组织百姓固堤防汛。”

武灵筠闻言喜出望外:“真的嘛?这可真是太好了!”

李琦拍着桌案咆哮:“李瑛他要修堤就修堤,朕一文钱也不会出。”

武灵筠瞪了李琦一眼:“住口,先听听右相他们的意见。”

接着对徐献策道:“此事有些突然,本宫需要与诸位大臣们商议一番,你且到内侍省等候。”

“秋雨连绵,防汛事宜关系着黄河沿岸几百万百姓的生死,还望太后早做决断。”

徐献策拱了拱手,跟着张宝善暂时离开了仁寿殿。

他前脚刚刚离开,仁寿殿的官员们便各抒己见,表示李瑛简直是雪中送炭,既然长安肯出钱出粮,那就赶紧组织民夫加固堤防。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达成一致,最好的结果就是让长安朝廷出钱出粮,抗洪的功劳最终落到洛阳朝廷头上。

更让在场众人高兴的是,因为防汛还可以暂停战事,这无疑可以让洛阳军获得喘息的良机。

“待会儿这个徐献策来了,由右相负责与他谈判。”

杨洄不在洛阳的时候,武氏母子只能依靠老奸巨猾的李林甫,这次也不例外。

“臣遵旨!”

李林甫叉手领命。

武太后命张宝善再去把徐献策带来,继续谈判。

片刻之后,身穿紫袍,四旬出头的徐献策再次来到仁寿殿,对着武氏母子施礼道:“太后,不知道商议的如何了?”

李林甫向前迈了几步,拱手道:“太后命本相与你洽谈此事,敢问徐侍郎从前担任何职,本相为何看你面生的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