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天怜人不惜(1/2)

信是一封,却是三件,其中还有李纲和宗泽的另外两封书信。

这就让人得琢磨琢磨了,宋国总丞和军事枢密院副使的信,需要安情总局来夹带?

赵构想了想,先抽出李纲的信,这有名的“拗相公”却是很少给自己写信,那是抱着不给赵构添乱的想法,赵构把宋国这一大摊子交给自己,可不是让他来诉苦的,是来做事的。

果然,信中先是提到从去年到今年的各项计划落实情况,尤其是民生工作,写得很详细,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医疗保障、教育普及等等,没有详细细说,都是一带而过,说明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序推进,尤其是经济发展,复兴五年的经济总量再翻一番,让政务院上上下下底气十足,遵照赵构指示,已经在西夏、吐蕃、高昌回鹘三地建立榷场自由贸易区,通达商行的买卖,一直做到了塞尔柱王国以西的大片地域。

最后,李纲委婉提出,现在好些新生事务不断出现,政务院下属各部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办,问题都汇总到他这里,涉及到一些国家相关律法和政策指导,他有些吃不准,希望赵构回来主持大局,还说前方战事已经接近尾声,金国残余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虑,留下一员大将统领即可,身为大宋官家,还是回来主持大局为好。

宗泽的信可没有这么多弯弯绕,一页烫金簪花信笺上,扑面而来的就是老将军深深的忧虑“……陛下自当坐镇中枢,震慑宵小之二心,笃定忠臣之一意。大宋国泰民安,不容再起萧墙……”满篇文字都透露出一种担忧。

有点意思?能让这大宋国一文一武联袂上书自己,劝自己回去,这还是第一次,还能有什么大事难住这一老一少的合力之功?有点意思!

最后展开梁景的信件,梁景信里都是大实话,最近赵桓频频接见旧部大臣,为了掩人耳目,还取了一个名字——“顺福词社”,取自于赵桓驻地顺福宫。看上去是舞文弄墨、诗词雅致的一些做派,这在宋国很常见,一些文人骚客今天你建一个诗社,明天我来一个词局,吟弄一些风花雪月,倒也是常态之举。赵楷负责文化和宣传,“重在引领”,这是赵构定的调子,往哪方面引领,自然是弘扬正气。

但是,据梁景信中所说,因为事关两宫(祈福宫、顺福宫)背后太上皇和前官家赵桓,李总丞和宗老不敢擅自做主,和梁景暗地里商议,达成统一认识,联名上书赵构,请赵构回京主持大局。但信里面却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事情,只是透露最近一个多月,尤其是过年前前后后这一段时间,顺福诗社往来频繁,后面还有延福宫大总管杨公恕的一份名单附录。

里面有内务部长吴福的几句话,提到太上皇赵佶有意迁往端王旧府居住,杨公恕以太上皇身份住王府,规制不合为由婉拒,但也指出赵佶好像下定决心似的,不得已上报了内务府吴福部长。

赵构倒是没有在李纲的信里发现这些蛛丝马迹,李纲都小心到这个地步,可想而知,其背后的事情更严重。

杨公恕还是不错,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关键是第一时间请示了主官吴福,看样子,是得到吴福的首肯,才出现在这封信里,虽然只有一份名录,但起码向赵构表面了自己的立场,是坚定地站在赵构这边的。

赵构大致明白了开封府汴梁城发生的事情,其核心是以赵桓为首的旧臣,看到赵构在外,金国不足为患,其他各个邻邦,尽在臣服之列,呵呵,要伸手摘桃子吗?

赵构本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上位为皇,更是一贯主张宽宥仁和,在对待伪楚和曾经在金兵手下当差的旧臣,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一般都会给一条活路,有些身不由己但又确有才干的,还想方设法留用,消除他们的顾虑,更好地为宋国出力。

但要是想破坏这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安宁和既定发展策略,阻碍自己的宏伟蓝图,赵构也不介意举起钢刀,一扫朝野上上下下的“阴霾”。

看来,自己得回去!也罢,既然如此,索性不着急,把前方战事安排好再说。赵构一直想亲自参与到扫灭金国的一战之中,将完颜吴乞买生擒活捉,献俘太庙,以慰藉列祖列宗。但现在看来,好像不能达成自己的夙愿,家里的事情更紧迫一些,自己在前方拼死拼活,这帮宵小却在自己背后捅刀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到这里,赵构忽然记起来,太上皇赵佶曾在离开的时候,单独找自己谈过话,隐隐约约地透露出要让赵构提防大哥赵桓。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已经流露出对赵桓的戒备之心。起初赵构还以为赵佶是在考验自己,现在想想看,知子莫如父,更何况赵佶和赵桓在五国城住了那么久,怎么会不知道赵桓肚子里的花花肠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