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汪海的远征与新大陆的邂逅(1/2)

汪海,共和北方舰队的指挥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他的舰队虽然名为“舰队”,实际上只有五艘排水量超过一千吨的主力舰。这支舰队的实力对付日本或许还绰绰有余,但与南洋舰队那32艘主力舰的雄厚力量相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自从共和上次远征大都之后,对北方的投入和关注显然不如南方来得积极。南洋舰队的司令甚至时常跑到北方舰队来挖角。

为了改变北方舰队逐渐被边缘化的命运,汪海决定要展现自己的价值。他利用自己在舰队中的自主权,抽调精干力量,向着苏星云曾提及的、与神州隔着大洋的大陆进发,进行探索。这场探索行动进行得极为谨慎,因为汪海手中的资源有限,他承受不起任何重大损失。探索行动沿着一系列新发现的岛屿链进行,这些岛屿后来被命名为藕丝群岛,原时空中则被称为阿留申群岛。

藕丝群岛的发现,为北方舰队带来了转机。这些岛屿位于海洋板块活跃的区域,火山岛屿星罗棋布,为共和提供了宝贵的硫磺矿产。这一发现,使得北方舰队的探索行动获得了共和的大力支持。然而,苏星云却一直没有注意到北方舰队的这一壮举。在他的后世记忆中,太平洋是一个广阔而危险的水域,非蒸汽船难以逾越,而且那里没有中国的领土,因此他并未过多关注。至于北方那些新发现的火山岛,苏星云一直以为它们不过是日本北方的火山带的一部分,并没有意识到它们实际上是阿拉斯加向太平洋伸出的岛链。

北方舰队的司令汪海虽然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他的心中仍然燃烧着不满足的火焰。他清楚,与南洋舰队相比,后者不仅拥有丰富的硝石、粮食和铜矿资源,还掌控着更为重要的海域。汪海的心中有一股不屈的斗志,他决心不让北方舰队在南洋舰队面前黯然失色。于是,他毅然决定继续向东推进,跨越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一次大胆的航行中,汪海的舰队终于触碰到了阿拉斯加的边缘。当探索队的船员们首次目睹这片广袤的陆地时,他们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为了证实这确实是一片大陆,船队沿着海岸线向南航行了数百公里。汪海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所到达的,就是苏星云曾描述过的那个与神州隔洋相望的美洲大陆。在这里,太阳从东边的大陆升起,而非东边的大海。

汪海兴奋地宣告:“古人以为日出于东海,落于西山,而我们今日却见证了日出于东山,落于西海。我们,将是第一批证明地球自转、太阳不落的探索者!”船上所有人员对外严格保密,因此,没有人知道是谁首先踏上了这片新大陆,但这份荣誉,无疑属于整个探索船队。

在继续小心翼翼地向南航行时,汪海突然想起了苏星云曾经提到的一句话:在寒暖交替、四季分明的大陆上,文明极易生根发芽。他提醒所有探索舰队的成员,要警惕可能遇到的当地文明,并小心接触。

然而,随着船队向南推进,汪海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合耕种,即便是放牧也无不可。虽然无法精确测量降水量,但沿途流入大海的几条淡水河表明,这里的农业用水并不缺乏。终于,汪海遇到了当地人,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他开始担心这片大陆可能因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不适合人类生存。

初见当地人的装束和武器,汪海再次感到安心。这里的文明发展水平很低,大致还处于渔猎阶段,与宋朝时期东北的女真人相似。面对这样一个发展水平的文明,整个美洲大陆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共和的扩张。

但这次与当地人的初次接触并不友好,汪海意识到,这片新大陆的秘密和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汪海的舰队驶向阿留申群岛的征途中,他们遭遇了当地土着部落的注视。这些土着,被共和舰队的巨舰和精良的铁器所震撼,也被精美的瓷器所吸引,他们对共和展现出了友好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甚至派遣使者前往共和,学习汉字和汉语,大多数土着在对共和的敬畏之下,同意了朝贡。

汪海的女儿,拥有两只从土着那里交换来的、皮毛灰中泛蓝的小狐狸,这两只小狐狸在女子学校引起了轰动,最终被老师没收,成为了学校的宠儿。这一趣事甚至得到了教育总管赵钰的默许。

然而,当舰队抵达后世被称为西雅图和渥太华交界的地方时,紧张的气氛开始酝酿。一位名叫卡拉努的土着猎人在打猎时偶遇了舰队,双方短暂对峙后各自离去。但卡拉努的部落,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或许是出于保护领地的本能,当天下午,他们集结了七八百人围攻汪海的队伍。汪海果断下令开炮,火炮的威力让这些土着措手不及。

卡拉努的部落酋长,一个名叫莫卡的强硬老人,站在部落的前线,他高举手臂,大声呼喊:“我们的土地不容侵犯,外来者必须受到惩罚!”然而,他的呼喊被舰队的炮火所淹没。

在一次莫名其妙的突袭后,汪海心中不悦,他沿着土着逃跑时留下的痕迹,带领150人的队伍和三门迫击炮追击。他们发现了一个过万人的部落,一些出战的当地战士在火枪下倒下。汪海下令开炮,三朵橘黄色的火花在部落中绽放。

经过一轮炮击,汪海的小部队等待了片刻,不久后,几位部落长老走了出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请求。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只能通过手势和表情来传达他们的和平意愿。莫卡酋长,尽管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解,但还是选择了和解,他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们不是来战斗的,我们只是想要保护我们的家园。”

汪海并非来此抢劫。前面的冲突只是为了安全。既然对方臣服,他便以天朝的国礼相待,赠送了瓷器、丝绸,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布匹。双方在表达了没有敌意后,进一步的商谈开始了。在相互了解中,汪海对他们的作物——玉米和马铃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双方的交流愉快,同时,汪海的随军医师帮助治疗受伤的当地战士,也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当地酋长以为他们要常住,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种子,但汪海婉拒了。为了抵消给这些土着留下的伤害,他留下了一部分刀剑。他带着少量种子和当地的毛皮、金矿返回。留下这些土着人目瞪口呆地留在海边,对共和的慷慨和力量感到震惊。莫卡酋长看着远去的舰队,喃喃自语:“这些共和人,他们的力量和慷慨,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生活。”

当汪海的舰队沿着新航线凯旋而归,他们带回的消息在共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对于共和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片新发现的可耕种土地都被视为天赐的珍宝。在南洋的土地被发现之初,共和的报纸就曾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封建时代的兴衰更迭,其根源往往在于土地兼并。为了破解这一历史魔咒,共和的学者们提出了三条解决之道:

首先,是严格的土地分配政策,限制土地兼并,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共和的首席经济学家,李铭,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土地,我们必须看得更远,更深。”

其次,是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转移到工厂中,用工业的力量养活他们。同时,工厂中的铁器和蒸汽机可以大幅提升农业产量。共和的工业部长,赵铁柱,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工业和农业不是敌人,而是相互促进的伙伴。”

最后,就是对外拓土。历史上,每一次新土地的开拓都为中国带来了上百年的繁荣。共和的外交部长,周游,在他的办公室里,指着一张世界地图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每一片新土地都是我们国运的延伸。”

在共和,这些观点被广泛接受,并付诸实践。当南洋的土地被开发时,这一行动被赋予了争取国运的神圣使命。那些批评共和将中华子民流放到烟瘴之地的声音,如今已被彻底淹没。

在一次共和的高层会议上,苏星云,共和的领导者,坚定地说:“我们不仅要为我们的人民争取生存的空间,更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而在共和的街头,普通百姓也在讨论着这一话题。一个老农,手里拿着刚从市场上买来的报纸,对他的儿子说:“看,我们的土地又增加了。这不仅是土地,这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子孙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