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朕不会把好儿子弄丢了吧(1/2)

而就在这道圣旨刚发出去不久,甚至还未来得及传遍长安之际。

刘据已经被苏文率人从诏狱中提了出来,一路护送前往刘彻所在的温室殿。

路上苏文还寻了个随行的期门武士听不见的空当。

极为隐晦的对他说了一句:

“殿下,稍候若陛下问起请罪奏疏的事,一定要说是你自己写的”

“?”

刘据听完先是一愣,再仔细一琢磨便立刻明白了大半。

敢情这是有人冒着欺君的风险,偷偷替他写了一封请罪奏疏递了上去,给刘彻搭设了一个台阶,这道大赦天下的诏书才终于发了出来。

也是因此,他才得以在今日走出诏狱。

而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苏文,再不济他也是主谋之一

此刻望着苏文那已经主动避嫌远离自己的背影,刘据心中自觉好笑。

想不到这个历史上一心只想将自己害死的家伙,如今非但成了自己安插在刘彻身边的半个眼线,甚至竟还能在关键时刻冒险抬上自己一手。

而这一切的起始,居然只是一次“掏心窝子”的交流?

当然,也并不能排除苏文此举存有自己的私心。

不过这不重要。

苏文的担心是多余的,即使没有这次提前通气,刘据也一定会配合于他。

因为早在关入诏狱的第一天他便已经暗自决定,这次出去之后他一定要躺平摆烂,好好利用这剩下的二十余年纵享尊贵的太子人生。

至于巫蛊之祸,还是到时候再说吧。

能闯过去自然最好,闯不过去这二十余年只要活的值,便也算是赚了

心中带着这样的念头。

刘据很快就在众人的护送下穿过了章城门、西司马门,又途经清凉殿、石渠阁、天禄阁之后,进入了温室殿。

此时刘彻正坐在榻上翻阅一册简牍。

见到苏文引着刘据进来,他只是微微抬了一下眼,随后便又像是什么都没看到一般,重新将目光拉回简牍。

苏文心中苦笑,只得先主动提醒:

“陛下,奴婢将太子殿下带来了。”

“儿臣参见父皇。”

刘据也极为配合的主动躬身,低眉顺眼的问了一声安。

直到听见刘据主动问安,刘彻才没好气的哼了一声,终于将那册简牍放在了旁边的案上,然后拉着一张脸瞅了过来,沉声说道:

“逆子,不要以为上了一封奏疏请罪,朕就会原谅你,这回只能算你走运,恰巧赶上了南疆诸国争相内附的盛世。”

“儿臣知错了,谢父皇饶恕。”

刘据依旧低着头,语气平静的没有一丝波动。

“除了这些,伱就没别的话要与朕说?”

刘彻蹙眉又道。

刘据想了想,继续低着头说道:

“此前的事全赖儿臣愚钝无知,心拙口夯,擅作主张,若非父皇仁慈,儿臣罪不容诛。”

“还有呢?”

“父皇的大恩大德,儿臣铭记于心,今后绝不再犯了。”

听到“铭记于心”这四个字。

刘彻蹙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显然对这次的教育成果颇为满意,微微颔首道:

“既是如此,朕便不再与你计较了”

“对了,还有一事,此前朝议你曾当众立下军令状,要给朕的封禅大典选出一个令朕满意的吉时,如今你可选好了?”

刘据依旧没有抬头,躬身答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接下来的每一日都是吉时。”

“此话怎讲?”

刘彻面色一喜,立刻追问。

“南疆诸国内附,父皇又大赦天下,如今大汉在父皇治下已无内忧外患,百姓俱都安居乐业,国库内帑也充盈无忧,父皇功绩已可与三皇五帝比肩,自然接下来的每一日都是吉时。”

刘据丝毫没有迟疑,须臾之间便将自己此前反对封禅大典时说过话全部推翻,躬身说出了刘彻想听的答案。

“”

然而听到刘据这番话,刘彻反倒略微有些不习惯,心中竟不自觉的自省起来:

非说没有内忧外患,似乎也不尽然。

如今匈奴虽然暂时退出漠北,但并未灭绝。

并且听说经过这几年的修养生息,匈奴已经又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对西域诸国的影响力也正在增强,常令大汉使者在西域寸步难行。

河西走廊一带的羌人,似乎也没有此前那么安分了。

还有东北入海的卫满朝鲜,近些年也不再向大汉朝贡,并且态度极其张狂,甚至连周边小国向大汉朝贡也敢阻止。

非说百姓安居乐业,似乎也有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