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敲定(第三卷终)(1/2)

今天的第六更!更多精彩,全看打赏,来咯,来咯。

——————————

“叮咛!”

方宏掏出手机查看短信:“你好,我是查尔斯·X·唐宁,请问有关事宜准备的如何了?”

方宏愣了一下,我曹,你发个名字还卖萌?还‘·X·’于是立刻回复:“你好,我是方·&%*¥%o@#·宏,已经准备妥当。”

双方的谈判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意愿都横强烈,唯一的问题就是具体置换名单。

不过,也不知道是那个什么亚索,还是霍教授坑了方宏一把。

条例中加注了一条,所换主要展品(美方认定的一级文物)必须公开大众展览二十年。

也就是说,除非方宏找到一个接盘的博物馆或者干脆自己开一个博物馆之前,换来的东西都得放在SC博物馆。

本来方宏已经通过各方面法律查过这件事情了,只有美国对于置换的法律比较健全,诸如英法都没有相关的强制条例。

一旦交易完成,到了国内,这东西就是自己的了,因为这是合法途径获取,并且是海外回收文物,国家大力支持。

不过好在条约上没有添加对食珍录和七星勺的限制。

想来也简单,对于两国文物标准的界定中,食珍录和七星勺都不是重要文物,当然了,前提是他们并不知道食珍录出自八大山人之手。

否则那个波土顿博物馆中日文化馆的日裔馆长就算是抹脖子也不可能同意换它。

这个置换,要从官方途径走,不过交流的最高单位或者说企业,就限于两个博物馆了。

而中华官方,只是要在文物记录上重新登记,并不涉及物品羁押和过手。

这一次的置换也引起了文物界的广泛关注。

ABC乘机报道了一拨,将这几个陶罐誉为西方文化断代史的重要链接结点。

和中华不同的是,西方古代的史学家,没有任何地位,没有官职,没有收入。

所以他们的文字记载历史特别少。

这也是历史学界东西方共同承认的一点。

就算把地中海沿岸的文明算作是西方文明的前身,那也是断断续续的,根本不能当成文明史来看待。

而同时,饱受西方抨击的五千年文明也是他们重点攻击对象。

从概念上说,目前可证明的中华文明史是七千年,文化史是三千四百年。

西方同样有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古埃及文字和古巴比伦文字留存记载是在石头上,所以非常非常非常早,中间断代,也可以号称是文化史的开端,包括印度也同样如此。

现在西方史学家最迫切的就是把各个断点连续起来。

这个陶罐与头骨被誉为可能将古巴比伦时代文明和希腊文明时间上联系起来的枢纽(战争事件,人口迁移等)。

而同样的事情在国内就不同。

我们的文化在历史上占据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公元后占据世界文明的三分之一,和西方文化西亚文化并立。

我们对于埃及文明一点兴趣都没有,对于波斯文明半点兴趣都没有。

我们致力于要研究清楚自己的历史,每一件重器,都是国之重宝。

十一月十九日,双方达成交换协议时,央视新闻频道特别插播了这个消息。

同时方宏也再次上了新闻,身份是新世纪冒险家,爱国人士,迎回了国家的国宝。

古代重器,鼎,这种物件已出土的就不多,在国内的更少,这一尊可比四羊方尊大多了。

而且从意义上讲,齐桓公争霸时按照古制制造的礼鼎,绝对是目前国之重器的代表,能比它更有价值的,只有还未被发现的大禹九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