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兄弟,天界见(1/2)
九月二十五。
乾隆八十大寿。
虽然这时候的大清已经不是往日的大清,但该办还是要办,毕竟作为皇帝活到八十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怕前线绿营正在挨饿,哪怕北方几省已经被刮得老百姓吃观音土,哪怕整个淮河以南已经没有一分钱一粒粮食的赋税交上来,哪怕最近的圣教军距离北京也就一千多里,哪怕……
那也得办呀!
不办如何让天下看到大清的从容不迫呢?
这是稳定人心的。
乾隆很清楚,他的失败并不是敌人有多强……
呃,那妖人的确很强。
但他并不认为那妖人能强到毁了他江山社稷的地步,之所以仅仅两年时间就能让大清风雨飘摇,关键在于民心散了,这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不论那些学着割据的士绅,那些战场上一触即溃的绿营,那些纷纷起来造大清反的刁民,说到底都是对大清没信心了,这倒也的确不能全怪他们,话说看着如今的八旗,乾隆自己也是没什么信心的,否则他也不会腆着脸去求蒙古的王公们了,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啊,他得让天下万民看到一个从容不迫智珠在握的皇帝,而要让天下万民看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办好他的这场八十大寿。
让那些老百姓看看咱大清依然是繁华盛世,万国来朝,天下归心,咱大清依然是屹立不倒的。
咱们皇上依然是高高在上的。
当然,乾隆心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想法这个就不知道了,毕竟就看这天下形势,他还有没有机会再多过几个生日依然是未知数,他的身体的确没问题,再撑个三五年毫无压力,可那得看那妖人给不给他这个机会啊,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万一过了这村没这店呢?
总之就是这样了。
至于花费这个就不值一提了,乾隆又不是没有自己的提款机,他养了几十年的肥猪不就是防备这一天?和中堂那里可就不缺银子,乾隆宠信他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皇上自己不好出面卖官鬻爵敛财然后由他当代理吗?实际上整个八十大寿所有花费全都是和中堂掏的,甚至不只这次八十大寿,之前的军费很大一部分也是和中堂掏,而作为和中堂忠心耿耿的回报,他被破例晋封郡王,成为大清百年来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话说和中堂现在可是如日中天,嘉庆没了,福康安在南京修金字塔,就连讨厌的刘墉都被赶到扬州了,那圣眷之隆也是古今罕有。
而且乾隆还下旨,有夺回江宁剿灭长毛妖者封王。
呃,长毛妖就是满清方面对圣教徒的称呼,毕竟这时候圣教控制区都是剪辫子的,而剪了辫子以后的发型并没有什么强制性规定,甚至圣教军为了方便都是寸头,民间剪得早的都挽了发髻,剪得晚的直接包头,从外观上的确和太平军差不多,而满清方面同样也如后世一样,把圣教军蔑称为长毛妖,话说那些大儒们一个个顶着猪尾巴怒斥挽发髻的长毛妖的场面,那也是相当的有画面感。
有了忠襄郡王的银子,这场寿辰也就一如既往的气派了。
“这京城真气派啊!”
崇文门外一名担着担子进城卖枣的商贩,仰起头看着面前高耸的城门楼,一脸乡下人的震撼自言自语。
“玛的,还不快走?”
守城门的八旗士兵随手从他脑袋上拿了入城税,一边骂着,一边两手一抄从一个筐子里捧出一捧大枣。
那商贩带着憨厚的笑容,担着担子就这样走进了内城,就在走出崇文门的一刻,他拿起肩头毛巾擦了把汗,以最快速度钻进街旁一间小药铺,因为旗人除了做官当兵不准做其他营生,所以内城有大量汉人商铺,毕竟那些旗人老爷得有人伺候,他们不可能走十几里路去趟茶馆吹牛皮,就在小贩走进药铺同时,里面的一名伙计小心翼翼看了看他身后,迅速将他带进了后面,放下担子后以最快速度倒下枣子,从竹编的筐子底下掀开夹层取出一包包油纸包裹的火药和弹丸。
而在此时这间制药的小院里已经有了十几名各种小贩,一个个蹲在地上悠闲地喝着茶,旁边是他们已经空了的担子,两名药铺伙计正在清点他们带来的弹药。
“老吴还没来吗?”
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走进来皱着眉头问道。
“没有,李二已经去接了。”
一名伙计抬头说道。
而就在此时西直门处,一名家奴模样的年轻男子,正怒冲冲地冲着守门士兵吼道:“这是和亲王府要的上好泉水,你们那脏手碰了,王爷还怎么喝?”
那守门士兵尴尬地缩回手。
而他手下是一辆木制水车,这是从玉泉山往城里送水的,达官贵人们肯定不会喝城里的井水,虽然这东西平常都不会检查,但谁叫今天的日子特殊呢!当然,让王爷喝了他们脏手碰过的水同样不行,那士兵陪着笑脸后退一步,那家奴哼了一声带着送水的车夫一起直接进了城,很快便消失在街巷中。半小时后他们重新出现在了那间药铺的后门,迅速驶入了药铺中,那年轻人急忙迎出,以最快速度放出里面的泉水,然后从木桶底下拿出一支支最新式的燧发枪,那些早就等待的小贩迅速上前接过枪然后擦里面的水。
“林老大!”
一名伙计带着一个小太监打扮的走过来对年轻人说道。
“怎么了,小安子?”
圣教顺天教长林清疑惑地说。
“林老大,徐公公说酉时整他在东安门接应,不过西安门那边恐怕还有点麻烦,他只能说尽力而为,要是实在不行就只能强攻。”
小安子说道。
“知道了,去,通知其他各处兄弟酉时动手!”
林清对那伙计说道。
后者立刻转身离开出了药铺向北到了一处院门,敲开门后里面一个男子探出头。
“酉时,东安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