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我欲再纳一房(1/2)
董平是个身高七尺,面貌雄伟,看着一身正气的壮汉,当的相貌俊朗,仪表堂堂。他肩宽体厚,双臂长,有着代表力量的将军肚。
他乃郓州兵马都监,是驻郓州禁军高级武官之一,掌管上千人马,武松虽是厢军指挥,却也受其节制,算是有些权力。
当然,在宋朝这样的一个时代,军中的权力,并不代表其社会地位。如此手握兵权的一军长官,高了不用,只阳谷知县就能怼着脸喷他,还不敢还嘴,尽管他的官阶还比阳谷知县高,那也是敢怒不敢言,要是换个平级的文官,怒他都不敢怒,这就是现实。
那么面对大官人这种可以直接觐见皇帝的选手,董平更加的小心翼翼。他虽外表一身正气,可流露出的,却是一眼可见的谄媚。
喝了口茶水,大官人笑呵呵的看着如坐针毡,嘿嘿陪着笑脸的双枪将:“二郎说你想要投靠于王某门下。”
“是的,大官人。早听闻大官人贤达有礼,广行善事,素有贤明。不瞒大官人,以前在下也来过阳谷县,可同现在一比,真是判若两城。若论市井之繁华,比之东平州府衙门,更是有过之无不及,这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此全乃大官人之功。单此治世之能,大官人在阳谷县做一闲散地主,实在辱没大官人之能。今上治政勤勉,慧眼识人,他日大官人出将入相不在话下。”
这是不明个中内情的满嘴跑火车,若是赵佶真的想让他做事,这一次给个同进士出身做个知县问题不大,再不济去西军打西夏也能行,内里的关系,董平当然不知道,就硬舔。
王言点头受了毫无营养的吹捧,淡淡的说道:“之前王某向你表露过亲近之意,可你拒了我的好意,不知为何现在主动来寻我啊?”
“以前在下有眼不识泰山,未能看出大官人的能耐,在下虽是军汉,可也有勇力,寻常人在下看他不上。今大官人财雄势大,更是受了今上召见,前途无量……”
王言摆手打断他的话,不再听他的马屁,直截了当的问:“你来我这,求的是什么?”
见大官人松口,董平本就只做了一小块的屁股猛的抬起,躬身作揖:“但凭大官人做主。”
看着九十度还要多的长揖,王言摇头一笑,柔韧性挺好的。没有单膝跪地,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儿小颜面?
现在那个叫程万里的太守还没有来,董平干的事也没人知道,而且确实有武功,位置也还行,人家主动来谋前程,那当然无妨,没理由拒绝的。
作为介绍人,武松也在一边,吊儿郎当的嚼着喝到嘴中的苦涩的茶叶。他嚼茶叶,是因为媳妇近来不让饮酒,他又是个酒蒙子,凡是喝东西,不论白水还是茶,就惦记着喝点儿酒。此刻看着自己的上官,在大官人面前这个样子,他撇了撇嘴,很瞧不上,没骨头。
大官人没有说话,就这么安静的看着董平躬身,半晌,他喝了一杯茶水过后,这才敲了敲桌子:“好了,坐下吧。”
“谢大官人。”董平起身擦了擦头上的汗,又小心翼翼的坐下。天知道他刚才承受了什么,大官人的威势太大,惊的他大气都不敢喘。
“宋夏边境形势紧张,那里的战事也最激烈,有立功升迁的机会。我与清涧种家有些往来,荐你过去做一指挥还是可以的。只是你现在统领上千禁军,日子还安生,没有什么危险。可到了西军却只能领五百兵马,还要战场上出生入死,不知你可愿往?”
董平的脸色有些变了,他没想到大官人直接给他往前线送,他当然是不怕的,但是对比起来,他还是想在这边混。毕竟日子安生,没什么事儿。他本以为大官人会运作一番,让他当上统辖一路兵马的将领,哪想到直接给他往战场上送啊。不过事已至此,也没得他拒绝的理由。
“在下愿往,大官人让在下去,那定然有理由,愿为大官人效犬马之劳。”
王言点头道:“既然愿往,那就这么定了。若无他事,且与武松去吃酒,我还有要事,便不坐陪了。”
董平赶紧的站起身,又是躬身作揖:“谢大官人。”
王言摆了摆手,看着那里听说喝酒,一脸开心,陪董平,一脸不愿,纠结着的武松,呵呵一笑,背着手转身走了出去,回到了正房西屋的书房之中,写信。
一共两,一封送给种家,一封送给京东西路提领兵马的主官。说了两件事,一件是调董平去西军,另一件,则是让武松升任郓州兵马都监……
这董平还算识相,没有说什么别的话。若是拒绝,不出一个月,董平就得去当大头兵。他不是很看的上董平,毕竟没人品。反诈城门,杀人全家,还娶人家女儿,这实在说不过去。这种人,哪里能做得大事。若叫这厮窥见大官人在做的大事,九成九会选择出卖。
不过人家到底还是有勇力的,能用,那就没理由不用。现在给弄西军去打生打死,他再弄几个人去做手下,默默的渗透,挺好的。
主要时间太短,现在他这还是起步阶段,势力看着很大,实际上很单薄。生意主要还是靠王家庄这边的产出,虽然外面也有产业,但多是靠钱砸的,远谈不上扎根。真要厚实起来,还得几年的积累。凭着超时代的新鲜产品大把的赚钱,越往后势力越深厚强大。
写好两封信,交与手下让其送出,而后王言背着手,晃晃悠悠的在庄子上溜达,巡视着各项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王家庄早都不是以前那个只几十户人家的庄子了。
因为不断扩张的各种产业,带来的大量的用工需求,加上大官人向来给的福利待遇非常好,这里的工作自然非常抢手,人们趋之若鹜。
而王家庄这里,虽然还是一个村子,但是因为本身生产的各种产品,以及大官人特意开设的一个百货超市,还有其他的一些生活辅助场所。
村中的学堂如今也愈发大了,甚至在这里读书的不独是王家庄的孩子,左近的庄子也会送来这边读书。没办法,学堂太好了。教书的父子就十多个,开了好几个按照年龄、学业分隔的班,细化四书五经,分阶段教学,顿顿吃肉。对于王家庄落户的孩子免费教学,外来的孩子,只要经过考试,合格了之后即可入学,只收寻常束修,家中贫困的甚至都不要。富户家的孩子想进来,考不过砸钱也不行。
再加上王言向来鼓励在王家庄安家落户,而且有关各种剥削的赋税,也都是他代为处理,虽然也交,但是总的算下来少许多,肯定是不至于沦落到刚生下来的孩子就给弄死,好的不得了。而且这里不论男女老少,根本就没有闲着的,全部都安排工作。有工作,有好学堂,少交税,赚的多,生活质量好,如此种种,王家庄的规模自然愈发大。
各种的工厂,建在距离王家庄五里外的地方,新迁来的人家,则是沿着村中的那条小河两岸的平地起房子,一直绵延到山脚下,家家户户的养着鸡鸭鹅狗猪羊,算的小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