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河中疑云(1/2)

河中疑云

如果李嗣源的亲儿子李从璨,因不愿对安重诲卑躬屈膝,就被搞死的话,那么作为李嗣源干儿子的李从珂真的就更该死了。

关于安重诲为何要千方百计地害死李从珂,权威史书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私一公,不矛盾:

私:因为李从珂曾经殴打过安重诲。

那是李嗣源坐镇镇州成德军的时候,在某次酒席宴上,李从珂与安重诲酒后发生激烈争执,随后李从珂举拳击打安重诲的脑袋,一拳打掉了安重诲的帽簪。安重诲披散着头发,狼狈逃走。

等李从珂醒酒之后,非常懊悔,于是到安重诲那里负荆请罪。安重诲也表示谅解,二人握手言和,重归旧好。

安重诲岂是那不计前嫌的人?他气量狭窄,睚眦必报,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心深处却刻骨铭心,把对李从珂的仇恨深埋心底,等着报仇雪恨。

公:李嗣源面临着与李克用相似的难题——立储。

李嗣源的年纪越来越大,又被繁杂而棘手的国事搞得心力交瘁,是时候考虑继承人问题了。

李嗣源在长子李从审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用心培养,还把他留在李存勖身边历练,只可惜被元行钦诛杀。剩下的儿子皆年幼,且如猪狗耳,后文我们将会领略他们的风采。

然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年龄最大,且自幼跟随李嗣源征战,立功无数,在军中享有极高威望,身居要镇、手握重兵……

如今的李从珂之于李嗣源,像不像当年的李嗣源之于李克用?这是一个令人后脊梁发凉的对比,如今的李嗣源比不上当年的李克用,如今的李从珂却不亚于当年的李嗣源,更重要的是,李嗣源之子李从荣、李从厚之辈,远不及李存勖!

“兴教门之变”有重播的可能。

这两种原因也许同时存在,总之,安重诲非要找机会弄死李从珂不可。如今,李从珂赴镇河中,远离中央,安重诲认为机会来了。

安重诲不厌其烦地告诫李嗣源,干儿子靠不住呀,李从珂这家伙早晚必反呀,咱得早杀了他呀……

起初,李嗣源还以“反状未明”之类的话帮李从珂开脱,可安重诲苦口婆心,一直不死心。

安重诲只顾着口若悬河,唾星四溅,丝毫没有觉察到李嗣源已经变了脸色。

干儿子靠不住吗?干儿子要逼死亲儿子,然后夺干爹的江山社稷吗?安重诲,你丫指桑骂槐,朕听不出来吗?

这话不能明说,李嗣源只能干瞪眼、生闷气,丝毫不为所动。

安重诲退下来后,认真总结归纳,认为李嗣源之所以袒护李从珂,无非是“反状未明”,没有真凭实据,不敢擅杀功勋旧将。

证据可以有。

证据真没有。

证据必须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