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各地动向(4k)(1/2)

()

“萧公所言,无不道理,这件事孤记下了,不过眼下商议的是如何应对明军,其他事情容后再议吧!”

王景缓缓说道。

不得不说,萧道成主动劝进让他也有些震动,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对方这是用这种方法,来打消自己对他南齐高祖身份的忌惮。

若是他成了第一个劝进的功臣。

以后不管如何,王景都要卖他一个面子,减少对他下手的几率。

毕竟,萧道成身段放的够低了,还第一个以南齐之主的身份前来劝进,他以后要是出了什么事情,王景的名声多少会受到影响。

明白了对方的打算后,王景的情绪就平复下来。

苏威有些踟蹰着想要跟进。

却听到王景这话,只能停下脚步,心中对萧道成有些咬牙,暗恨对方抢走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功劳。

随后。王景和殿内的几个人没有说太多。

毕竟如何应对明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针对大明进行战略推演,高熲、谢晦以及步骘这些重臣少不了参与其中。

而在常州。王景身边只跟了苏威、胡宗宪,

这两人,既没有针对一个王朝进行战略推演的能力,在淮军当中也没有足够的地位。

显而易见,王景只是想要听一下他们的想法,并不是真的要以他们的意见实行。

不过苏威说道也不错。

眼下朱元璋刚刚平定东晋,大军急需要休整,在出兵攻打东晋之前,明军也才和刘宋休战不久,兵锋已经钝了。

王景的淮军,在连续拿下三个势力之后,也扩张到了极限。

若是再不顾承受能力的极限出兵,百万淮军也会被拖垮。

双方暂时都没有大战的底气。

所以丹阳的贺若弼、京口的傅友德,最多和徐达、李文忠所部对峙,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厮杀。

在议事结束后。

王景开始下令,准备前往江阴暂时驻留,然后乘坐五牙大舰返回扬州。

三地已经拿下,剩下的事情,便是平定各地城池的混乱,梳理内政,这些事情不需要王景亲自坐镇。

他要返回扬州,召集中枢群臣和各地重臣,一起商议淮军接下来的走向。

在王景准备离开常州的时候。

萧道成劝进的事情,开始迅速的传开,

尤其是淮军的众多将校,还有跟随淮王南下的各级官吏,都对这件事十分的关注。

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江南各地有身份的官吏,上到高熲、傅友德,下到军中的千户,都有所耳闻,身份地位越高,知道的就越清楚。

自然而然。

随后便是如雪花一样飞来的奏疏。但凡是有身份的文武,包括东吴境内的世家家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被迫都写了劝进表。

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事件。

王景答不答应称不称帝先另说,别人都写了劝进表,就你没有写,那你是不是对淮王有意见?是不是准备背叛淮军?

那么多奏疏,王景不会翻看,但谁要是没写,肯定会被军情司的探子重点关注。

这件事,无法隐瞒。

从上到下迅速的传递。

等王景到达江阴的时候,江阴城内的不少百姓或多或少都听说了。

在这个过程中。

少不了淮军文武群臣十分默契的推波助澜,军情司的探子不仅没有阻止,还在其中狠狠的推了一把。

……

江阴城内。

城头上的血色还没有清理干净,这是当初陈庆之守城抵御刘宋大军时的残留。

听闻双方依靠城池杀的十分惨烈,陈庆之对抗刘裕,多少有些支撑不住,不是陈庆之太弱,而是刘裕太强。

好在江阴作为南齐的临时都城,城内还有萧道成、褚渊两个九阶。

他们也出了不少力,这才勉强挡住了刘裕的迅猛攻势。

“若非萧公出手,末将怕是要辜负王上的期望,无法守住这座坚城……”

江阴行宫内。

陈庆之前来拜见的时候,说起不久前的战斗,还有些心有余悸,差一点,他就要被刘裕攻破城池,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王景到了江阴之后,先召见了陈庆之。

对方算是临危奉命,虽说是在南下的半路上投奔,但凭着守住江阴这个功劳,就能在淮军稳稳立足,甚至能被直接册封为杂号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