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股市割小波韭菜(1/2)

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那时的股市表现,则一定是“气势如虹”。当时,股指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上证指数从2007年6月的4000点开始,到2007年10月份很快触达6124点。

成交量、开户数也屡创新高,全体股民为之癫狂。初学者手握钞票毫不犹豫地踏足股市:“我不知道股票是个啥玩意,但我知道只要把钱丢进去就能生崽。”

各项指数创纪录

国内2007年的牛市,先是有色等蓝筹股上涨。下游消费股轮动,到中期时,金融、地产、成长股全线大涨,然后下游消费、三线股也受到追捧。

此后,虽然大盘有所回调,但6月份上证指数又从最低的3400点上涨至10月15日突破6000点,次日最高触及6124点。银行、保险、券商、钢铁、金融地产等权重蓝筹股拔高股指,二线蓝筹股出现分化走势,三线股超跌反弹后弱势整理,股市开始赶顶的过程,行情逐渐结束。

上证指数大涨96.66%,收于5261.56点,全年最高触及6124.04点;深证成指大涨166.29%,收于.62点,全年最高触及.03点。这一个单边暴涨市,多项纪录后来多年依然无法被打破,股价百元成为寻常。中国船舶(Sh)成为两市最亮眼的300元高价股(不复权),大盘成交额几千亿元的日子,也属平淡无奇。

从开户数量来看,2007年几乎到了全民炒股的境界。在2007年9月18日,A股账户数超过一亿户。

2007年的A股上涨处于中国快速工业化、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并与全球大景气周期共振,商品牛市是主线,这也是股市牛市主线。

彼时,中国加入wto效果逐步显现,中国加速融入全球一体化。从当时的全球环境来看,在追求高效、分工合作、低成本的驱使之下,全球在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快速呈现了一体化、相互依赖的趋势。中国在加入wto后加速融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资进入助力了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推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从估值和盈利层面对于市场均起到正向支持作用。

2007年大盘走上6124点的原因大体有三个:人民币升值,“股改”,资金推动。

2007年2月16日,大盘破3000点,2000到3000仅仅花了3个月。2007年5月9日破4000点,又是3个月。2007年8月23日破5000点,3个月。2007年10月15日破6000点,1个多月,隔天到达华国股市的历史大顶,6124点。

我从8月23日后也是投入一大笔资金。刚在港股赚完。也马上去在国内等一个机会,这次收获不大。2007,对于股市和股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六次加息十调准备金率,市场且调且涨;这一年,股指屡创新高,暴涨与暴跌相伴;这一年,牛股、牛人代出,神话与黑幕频曝……

这次8月300亿资金丢下国内,现在10月15日涨了6000点大关,我们买的时候5000点,这波操作赚了100亿人民币。

刘慈给我汇报这波操作,“老大0,这次只能割了一波小短线的韭菜100亿,哈哈哈,我们有没有分红。”

“有,有,有,哈哈哈,你安排就好,公司投资怎么样,有没有割到韭菜。”

刘慈“有有有,投资公司赚了不少,可跟老大无法比。你的吸金之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投资也就10亿,还不如你的拥金份量重。”

“行吧,有就行。对得起股东信任。该发奖金发。让欧总也不要吝啬。港市的也是,我给的红包归红包,是我私人发的福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