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明清之局(2/2)

康熙脸上笑容敛去,右手虚按一下,台下顿时恢复了平静。

“诸卿意气风发,朕很是欣慰,只是如今国库存银不过2700万,着实让我忧心忡忡。策妄阿拉布坦派兵侵略西藏,我大清不过派兵三万,便花去了一千多万两银子。而今要与六朝争雄,非倾天下之兵不可。如此,钱粮从何而来?”

一听到正经事,诸位大臣面面相觑,而后眼观鼻鼻观心,都开启了静音模式。康熙也不生气,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下面的人什么德行,实在是太清楚了。

微微扬起下巴示意,端坐下首早已做好准备的太子胤禛--皇帝的位子没了,好歹给个太子安抚下,于是胤禛便被赋予了储君的头衔,还可以随康熙一起临朝听政--起身面向康熙先行了一礼以示郑重,而后说道:“儿臣有三策,可使国库充裕,军用足而不伤民。”

康熙似是精神一震,端正下身子:“且细细道来!”

胤禛高声道:“此三策,一曰摊丁入亩,废除丁税,并入田赋;二曰耗羡归公,将耗羡定为正税;三曰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这三条政策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其实满清高层甚至明朝高层都早有类似的想法,不过明朝嘛,是没有这个行政能力推行,让统治者自己割自己的肉,可能吗?

“一条鞭”比这三策不柔和多了,推行者张居正死后都被鞭尸。

而大清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大清的核心统治阶级是八旗大爷们,汉人官僚集团只是为了方便统治而刻意拉拢的附属品,真到了缺粮的时候,从他们身上割点肉吃也未尝不可。

当然,也不能割太多,真要是把汉人官僚集团得罪狠了,谁来帮着欺压汉地百姓呢?

而这次,显然就捅到了要害。胤禛话音落下,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劝阻。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官绅优免,乃国朝根基,岂可动摇?”

“是啊,此策一行,必定天下动荡,百官心思不定,生员不能专心学业,此乃自古未有之恶政。”

“前朝皇帝如此昏庸都不曾行此恶政,陛下切不可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啊。”

“谁人为太子殿下出此主意,合该当斩。”

“还有那耗羡归公,此策施行之后,结果定然是耗羡之外又增耗羡,徒增小民负担。”

看到朝堂如同集市一般纷乱,康熙怒喝一声:“肃静!”众人安静下来。

“朝堂之上,纷扰不休,成何体统。”康熙扫了一圈,众人纷纷低眉俯首:“大家的心思朕都知道。吾亦知此事艰难,但战事吃紧啊,不得不行啊。”

康熙帝晚年一度懈怠,曾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喜欢标榜仁政,对官吏尽量以宽松待之,导致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弄虚作假,粉饰浮夸。但是现在,既然恢复了精力,为了自己的长生大业,当然得折腾起来了。

听康熙这么一说,下面的人急了,马上就有人要开口,却被玄烨右手虚按,堵了回去。

康熙接着说道:“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势在必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可以先缓缓,若是前两策施行之后,岁入仍然不足,再行不迟。以后耗羡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做公用。”

康熙定下了调子,向大家表明了态度。这两策我是一定要施行的,至于第三策,看你们表现怎么样了。

要是你们给力点,给老子多收点钱,我就放你们一马,要是贯彻落实不到位,你们就等着挨刀吧。

还有那耗羡,也分了你们一部分,弥补你们不能尽情贪腐的损失。该做的我都做了,别给脸不要脸。

下面的诸人也都是人精,看这架势,哪还不知道这爷俩根本就是提前商量好的。

说是三策,其实根本目的就是前面那两策。

摊丁入亩得罪地主,耗羡归公开罪官员,但是倒还不至于太严重,只要官绅优免还在,损失就不会太大,况且不是还给了个养廉银嘛,再不济也可再不济也可以在耗羡归公之后,再巧立名目,开点新的耗羡,把负担转嫁给小民,苦一苦百姓,骂名陛下来担,这不就保全了自身的利益了?

这爷俩放出三策出来就是要逼着大伙支持前两策的施行。众人想清了这一点,也就不再坚持,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口称领旨,然后便是拟定细节,商讨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