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诗词韵律(2/2)

……

李波把前世曾在百度上看过的说法,抛了出来。听得在场所有人,瞪大双眼,不明觉厉。

在李波之前,不是没有前人,或者有心人士,对写诗词时,对于韵律做出诠释,可惜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形成具体理论。

只是在人们口中,口口相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一样,凭自身文化素养,以及借鉴在创作诗词。

佳作不少,却也不多,甚至因为朝代更迭,造成了遗失。

之前李波在岳阳楼,还有在西湖时,做出的补全,就是来源于遗失。

甚至李波心中有所猜测,在韵律上,不是没人整理出理论,只是遗失在历史中,到现代已丢了传承。

这一阵真假忽悠,李波是成功的。

至少,黄老师真听进去了,还若有所思。

此处应该有掌声,首先是何老师,最后是大家一起,拍掌赞叹。

为什么是何老师,因为何老师与黄老师一样,同属接受过高端教育的人才。

别人可能只是觉得,李波所说出的,很厉害,但要说听懂,就难为他们了。

听在两人耳里,却大大不同。

黄老师有所收获,何老师又岂会没有。

正因为知道,懂,才会对李波所说,感触那么深。

再加上,对于诗词,何老师喜欢不假,但没有黄老师那么痴迷,导致他在所有人里,最早回神,才最先鼓掌。

对大家的赞赏,李波叉手行了个古礼,谦虚道:“各位,李波担不得你们如此称赞,只是略有心得,如果有用,你们可以听听,如果没用,那当听笑话啊。”

这话出口,黄老师当下便不愿了。

“李波老师,你这话不对,什么叫没用,是大大的有用才对。你说出的这些,不但对我,相信播出之后,对从事这方面工作,以及研究的人,都会有大用。仅此,你完全可称万人之师表。”

黄老师直接称李波为老师,这把在场所有人,吓了一跳。

一旁的何老师,起初在听完黄老师说的“万人师表”,感觉到错愕,这个名太大了,如果在古代,能被这么称的,可称一代大儒。拿到现在,也是很高的赞誉。

用在李波身上,事实归事实,何老师担心有捧杀之嫌,可能是祸非福。

因为李波太年轻了,因为年轻,播出之后,无疑会引来非议。

“导演,黄老师刚才这段话,请务必剪掉,会出事的。”

黄老师这时,也反应过来,后悔自己说错话,自己这是把李波架起来了啊。

当下也对导演组说道:“何老师说得对,必须剪掉,播出去会容易引来嫉妒和中伤。”

两人的反应,加上李波那紧皱着的眉头,让那些不懂这些的人,很不理解。

“这不能说吗?”彭彭率先问道。

“当然不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不是说说而已。”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