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1/2)

弘农河涧,联军兵营。

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军粮已经告罄。

迫于无奈,信陵君只能饮鸩止渴。

重新派出军队和军需官,去洛邑和榆关,将王陈“还之于民”的粮食物资,再次“掠之于民”。

其实,自王陈带人断了联军粮道,还不讲武德的“还之于民”后,就有人建议派出大军确保粮道安全。

信陵君十分犹豫。

因为,正常对阵不可能出现王陈这种打法。在对方地盘,进行小规模突袭作战,很容易被人包了饺子。

因此,这就对突袭部队的首领和士卒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王陈可以,但也仅仅只有他这类强人可以。

面对这类强人,防不胜防,又不得不防。

如果不能反制,联军这种体量大的阵营,反而会被拖死。

信陵君斟酌之后,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

当然,他同意派兵,其实另有打算。

这次派出的军需官已经不是信陵君的心腹了,而是一个不懂军事的魏王宠臣。信陵君给他下达的任务是:“请百姓将秦军发放的粮食交回即可。”

军需官看着这个简单且“温情脉脉”的任务,还以为是信陵君向他示好,想收买他这个人才。便开开心心、信心满满的领命而去了。

当洛邑和榆关的老百姓还沉浸在喜悦中时,就忽然面临大军上门收粮,于是,他们只好红着眼睛,吐出还没捂热的“不当得利”。

顺利完成差事的军需官,没来得及志得意满,就发现自己好像要没了。

原因是,经过统计和计算,他发现这次征粮,就是一个天大的陷阱。

首先是,粮食总量不对。

原来,粮食一出一进之间,损耗不小。

其次是,这批粮食在接下来的运输过程中,还要大量消耗。

也就是说,这些粮食,甚至运不到前线,就得被运粮的队伍吃光。

古来打仗,打得就是后勤。

损耗比最少也得是1比3。

就这,还是依赖水运的结果。

你说为什么?

因为几十万人上前线,后勤得有上百万人参与才能保障。

也就是说,运一旦粮食到前线,必须准备三担以上才行。

这一次,对于联军而言,损耗比更是达到惊人的1比20。

(史料记载,蒙恬战匈奴,后勤损耗高达1比200,鉴于此,秦修直道。后世王朝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都不怎么养职业军人,都是半兵半农,自备干粮,比如屯兵、军户等等)

算出这个结果的军需官,人都麻了。

没有粮食,几十万嗷嗷待哺的士卒,能第一时间生吃了他。

怎么办?

军需官慌慌张张找到护送粮食的军官。

“大事不妙了啊,李将军,我们麻烦大了。”

“何事惊慌?”

这位李将军乃是信陵君的心腹门客,出发时,信陵君曾找他专门谈话交心。

“按照信陵君的安排,我们这次征收的粮食远远不够,这些粮食运不到前线就会被我们吃光的。”

“是吗?那你作为军需官,该怎么做?”李将军反问道。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之色,显然事情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了。

军需官一脸诧异,什么叫做他该怎么做。这种大事,难道不是由大王或者主帅作出决定吗?

“必须立即禀明大王和信陵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