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百亩蔬菜园”项目(2/2)
李晓阳根据之前制定的计划,结合扶贫办的项目申报格式,精心编制了项目计划书。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在晚上他就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项目讨论会。
在这次项目讨论会上,李晓阳向在座的各位干部详细介绍了项目种植情况。他为这个种植项目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百亩蔬菜园”种植销售项目。
其中,他着重强调了租用农户土地的相关事宜。所有土地均以每亩地每年 1000 块钱的费用租用,这对农户来说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虽然他们通过自己劳作,土地产出可能达到 1500 至 1600 元,但扣除种子投入、化肥投入、浇地投入以及自己的时间成本后,实际上还不如直接将土地租给合作社来得划算。
再者,合作社的所有用工都采用市场化方式。目前,仅限本村的劳动力到合作社工作,工资按每天 50 元结算。这些劳动力需要完成土地翻耕、种植、浇地、施肥、除草、浇水、采收等工作,以及后续的标准化初级加工,甚至包括运输过程中的装车卸车。
蔬菜的运输也采用市场化运作,租用本村的农用车作为运力,按每天 50 元结算,油钱另算。
另外,考虑到蔬菜大规模上市后,各个食堂的用量较小且较为分散,销售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在县城建造一个销售网点。这个网点最好租用地块大、房租便宜、交通方便的地方,且不在繁华地带以免堵车。同时,还需要找两个比较擅长销售的年轻人作为销售主力,一方面可以看店,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食堂的少量配送,也能做到及时服务到位。
此外,为了避免蔬菜在运输过程中被积压损坏,还需要生产运输蔬菜的塑料筐。并且可以在塑料筐上印字,现在就应该着手建设自己的公众品牌。
一众干部经过深入讨论,最终确定自己的公众品牌为“巨石蔬菜”,其品牌的内在价值定位为“优质低价”。
同时,考虑到冬季蔬菜种植,尽管现在已经到了 11 月份,但为了来年及以后的种植计划,大棚建设迫在眉睫。因此,初步计划建设十个大棚,每个占地两亩,这些大棚主要用于种植特菜。每个大棚的建设费用按最低成本计算,需要两万元,按照扶贫办的要求,所有项目金额超过十万块钱的运作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但一旦选择公开招投标,这些资金可能就会流出巨石村,进入社会,这对巨石村来说将是一个损失。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也是地方经济的血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李晓阳本身是财政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对资金的运作和升值很有研究。他深知这些钱必须落在巨石村内部,这样才能反复刺激资金的流动,产生更多的增值。所以他们决定将项目进行拆分,一个棚一个棚地建设,然后从本村选择有建筑能力的人来建设这些蔬菜大棚。
这时,杜顺义提出:“其实我们村是有这样人才的,最好的就是杜小平,他本就是建筑工地的架子工,搭建这类框架特别擅长。不过他家庭确实有特殊情况,他的媳妇杜喜花现在严重抑郁,有自杀倾向,他离不开,无法外出工作。所以这确实是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村虽然也有其他人在建筑工地打工,但对于这一块必须有一个技术过硬的人带头,其他人做辅助,这样我们村就能把这些项目消化了。”
大家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最后,李晓阳进行总结:“看来我们所有的事都已经摆到明面了,这些困难,我们一个一个解决就行。因为很多事都需要一个建设周期,所以我们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下面听我安排:第一,刘小峰负责到县城寻找适合做销售网点的地块或建筑,选个 3 到 5 处,我们回头综合比较后再决定怎么做;第二,人员的落实,农合社劳动力的选择,这个任务交给杜顺义同志;第三,大棚建设,这个交给韩保田同志,你负责把全村有建筑经验的乡亲们找出来;第四,塑料框的定制,这个交给韩忠良同志;第五,大棚建设的总负责人,我们有意让杜小平担任,那他家里的矛盾及困难,我们村委会必须想办法提前解决,这个事就由经验丰富的韩双城支书负责;那么,剩余的两个事,第一个是种子的采购,由我来负责;第二个是邀请专家过来对农民进行培训,也由我来负责,还有税务注册的事,杜志刚同志你协助我一起弄。”
巨石材合作社的“百亩菜蔬园”项目,在李晓的认真分解下,呈现出了脉络清晰的态势,所有干部都有了明确的具体工作安排,不再如坠云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