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迎刃而解(2/2)

伊万说:“我攀岩的时候,在土匪窝下面两旁发现过有开凿过的痕迹。都是四方形的洞口,大概10厘米长宽吧!挺深的,差不多有一米深呢!好多的,横向缝补,高高低低大概有5、60个呢!不过从地面是看不清楚的,因为这些洞口并不是完全齐整排列的。”

我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那个都是人为的?”

伊万点点头:“当然啦!一看就是人为的,年代也不会久远,最多四五十年而已。很多里面都有鸟儿在筑巢。”

邹灶深正在拉网,一听伊万这么说,随口就回答:“哦,那些洞口我知道是什么了。阿叔,帮忙拉拉网!哎,有大货!”

矮仔成连忙帮忙拉了网,拖上来一看,居然在网里有好几条大大的马鲛,他纳闷了:“这些鱼应该很少的啊!今天怎一下子来几条大货呢?”

我一听,连忙过去帮手将网全部拖了上来,然后问邹灶深:“那些洞口是什么?你能不能说说?”

邹灶深放下网:“那是五十年代的事咯!那是我还是小孩子。这一面悬崖面前当时还是能直接看到大海的,上面的洞口是北京来的一个艺术家叫上我们村里的人来开凿的,我爸爸也有份,当时有工分的,所以大家都很积极,不过现在这些老人家都走了。我当时天天在悬崖下看他们在开凿,因为我爸也在上面啊!喏,你看看我的额头这里这个疤痕,就是悬崖上掉下来的碎石头打中留下的,像勋章不?”他指指自己额头上的一个疤痕。原来每个疤痕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悲欢或离合。

李主任听了,若有所思,他想了好一会儿,问邹灶深:“上面开凿的洞口用来干什么你知道吗?”

邹灶深说:“不就是备战备荒咯!那时候沿海都这样的啦!悬崖上的洞口开凿之后,是用来将木方或者铁棍插进去,外面连接铁架焊接起来的字,具体的文字内容忘记了,不过好像是什么警惕起来,防止破坏之类的吧!从银海湾那个口子一进来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了。”

李主任笑了起来:“原来这悬崖早就使用过了。”

我说:“这就是证据啊!证明本来就使用过,我们现在并不算破坏。不过这证据去哪里找呢?”

李主任说:“这还不简单?去文史馆啊!地方志办公室。我明天找找资料。林总,心里的大石头放下来了吧?”

我点点头:“确实!确实!矮仔成,这几条马鲛是不是可以现杀先吃呢?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鱼虾蟹,一并煮了如何?”

矮仔成一个眼神飞过来:“好,你说了算!”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