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外行人(2/2)

兰泽一直搞不清王艺术家的心理历程是怎么回事。反正他不懂艺术。

现在,他也不明白这场跨越科技新闻界限的全民轰动是怎么发生的。

也许因为小生物会飞?或者是……艺术家亲自设计的生物造型比较萌?

气球生物的热度忽然爆发之后,很多很久不联系的人,也都来恭喜兰泽。不少朋友从水底冒了出来。老爷子和白老师也特意过问了他几句,替他高兴。

核工业部的数学家部长大人,在看到公众新闻之后,亲自联系兰泽,亲口恭喜他。而没有像往常一样,通过李碧如中转。

部长大人很高兴:“这是世界第一只人造多细胞生物!世界第一只人造飞行生物!”

听起来好像意义确实重大。

不过,兰泽还是和部长大人小心地解释了:这东西,归根结底,只算得上是“航模”而已。

“既然生物航模都做出来了,生物核设施肯定没问题了吧?”部长大人根本不是在问兰泽的意见。“看来,我们的项目可以正式启动了!你当项目组长!什么时候你来一趟,把预研组的人召集齐,我们开个筹备会!”

兰泽想了想,还是劝老人家先别急。

他在公司还有几组涉及到多细胞构造的实验没有完成。

多细胞的实现路径有很多,类黏菌结构非常原始,不支持发育过程。他和公司的同事们是先做了个模具,用倒模的方式造出了那只气球生物,然后雕刻修饰了细节。它的确是生物也的确是多细胞结构,但用起来和一块塑料也没什么区别。这个结构本身,并不适合建造部长设想中的核设施。

而且,兰泽他们做出来的类黏菌实验生物,本身非常脆弱,自然界的一些细菌、霉菌都有可能造成它的分解死亡。

不过观察它的感染和凋亡,也算是任务的一部分。这种原始的构造方式,也方便未来加入一些验证性的东西;进一步的多细胞设计还是用得着它的,归根究底算不得是废物。

其他实用性更强、更像样的多细胞构造方式,培育、验证过程相对复杂一些。不过也不用等太久。几组实验都是同步进行的。半年之内准出结果。在这几组中,肯定可以找到适合核设施发育的基础构造。

老部长叹了口气。结束通话的时候有些落寞。

晚些时候,仙女李碧如也联系了兰泽,问他人造小生物的详情,顺便为他送祝福。

兰泽想起了老部长的急切,忍不住多问了仙女几句。

【我们部长任期快到了。他本来前两年就该退休了。不过你不用担心,老人家依然是我们部里的终身科学家。】仙女解释说,【我觉得,他是真的很想亲手把生物核设施创造出来。】

航校的几位校长为兰泽喝彩的时候,新闻页面下的陌生人评论那只气球是“里程碑”、“转折点”的时候,兰泽还觉得不以为然。因为这些人都是些外行。

他带领同事们做出的实验生物很脆弱也很简单,说不上厉害,也不存在什么远大的前景。

所谓的外行,总是把简单的东西看得高大上。真正厉害的东西又以为很平常。

不过,科技发展一向如此。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向一般人作科普。

甚至,新东西有没有用,终究要靠外行来买单。

核工业部的老部长,也是个生物设计的外行。但这并不妨碍他提出高瞻远瞩的设想。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