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王叫我去巡山?(2/2)

照理说,有之前的觉华岛预言作为铺垫,袁崇焕纵不至于大吃一惊,也至少会引起重视。

然而,他却又一次地陷入了沉默。

“大帅,怎么了吗?”黄重真出言问道。

他之所以令人欢喜,大概便是因为待人真诚,但有疑惑,无不直言不讳。

袁崇焕深深一叹,认真地盯着他道:“此事,日后休要再提。”

“为何?”正是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才使黄重真学到了这许多的本领。

袁崇焕知他性格,且看其表情便知不会轻易放弃,又想起觉华岛的主动请缨,浴血奋战,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打破女真满万不可敌的奇迹。

于是,便又深深吸气,以颇为沉痛的语气解释道:“你道本帅这个辽东巡抚真的只将眼光局限于辽东一隅么?在此之前,某已向朝廷上了奏折,洋洋洒洒,万言成疏,控诉蓟辽武备之松弛,痛陈修筑长城关隘之迫切,然而你道如何?”

“留中不发?石沉大海?”黄重真试探着问道,毕竟大明现时的内阁已屈服于魏忠贤,做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呵,若是如此,本帅便不会如此气愤了。”

袁崇焕冷哼一声,旋即便以近乎痛心疾首的神态语气,近乎歇斯底里地低吼道:“兖兖诸公纷纷上折,指责本帅是在推脱责任,是在唯恐辛苦打造的关宁防线防不住后金,甚至是形同虚设,从而在为自己寻找退路。”

“这……怎会如此?”虽遍读史书,但从未亲身参与过古代政事的黄重真,对朝堂诸公的这般行为,表示出了极大的惊愕。

喜峰、密云、古北、马兰峪等河北境内的长城关隘,与关宁防线以山海关为枢纽,从而紧密相连,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都毫不为过。

况且从地理的角度而言,这些关隘便如扣在大明头顶的瓦片,如若被狂风掀起,最先承受暴雨浇顶的,便是大明苦心经营的京畿重地。

便连京师这颗重兵守护的心脏,虽不至于透心凉,但是因为极度的惊恐而拔凉拔凉的,却是无可避免的。

自大明有史以来,这样的屈辱在正统、正德、嘉靖年间,都曾有所经历。

便是黄重真这个仅是以史为镜的穿越者,都感觉这些屈辱的情景历历在目。

以天子守国门为己任的皇帝,以及自诩栋梁辅佐皇帝的兖兖诸公,这些亲历者,却为何会视而不见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感觉在每日三省吾身的后世,界限非常模糊,但是在大明,黄重真却首次觉得这般清晰,这般无语。

“果不其然,大明之败,不在边境,也不在百姓,而是在于朝堂之上,在乎大明本身。”黄重真微微一叹,只好暂时地保持沉默。

袁崇焕毕竟是一方巡抚,短暂的沉默后便已调整好状态,盯着黄重真轻笑道:“说起京师,本帅倒的确有一件事情,交给别人不放心,亲往又不合适,思来想去,便也只能交由你去办了。”

黄重真从袁崇焕的笑容之中,嗅到了一丝不怀好意的气息,于是当即便躬身抱拳,道:“标下蓦然想起,尚有一件祖将军交代的要事尚未办妥,这便告退。”

“你家祖将军的事情重要,还是本帅的事情重要?”袁崇焕好整以暇地欣赏着修长的手指,以及尖锐的指甲。

“都重要。”黄重真只好硬生生地止住欲退的脚步,没好气地说道。

“年轻真好啊。”袁崇焕看着面前越发健硕了的少年,忽而轻轻感慨了一下,才又认真地说道,“此事非同小可,非心思灵敏之人不可胜任。”

“小桂子聪明得很呢。”

“那小子也就作战还算勇猛,处起事来却只会耍些小聪明和小手段,说是见小利望义而做大事惜身,都是抬举了他。

马谡是言过其实,他却是言不符实,两者刚好相反,但是用起来却都要掂量着点。况且,吴家累世都为辽东将门,牵连甚多。

其家主吴襄,这个不争气的逃跑专家,正可着劲儿四处巴结人,好东山再起呢,这不还与你家祖将军结了亲戚么?

若遣吴三桂去,他必然会巧借本帅的名头,将他吴家所求,放在本帅之事先。本帅说了这么多,你能听懂么?”

袁崇焕说完,便将一只手臂搁在书桌上,身子前倾,盯着黄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