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千年的祈祷(2/2)
平心而论,过去的敦煌舞曲不是没有精品,时代感是个无论如何跳不脱的桎梏,随着时间的发展,只会越来越陈旧。
歌词就像是骨架,一切曲调都是在这幅骨架上增加血肉,才能变得丰*满完整,而敦煌舞曲大多是没有词的,依靠西域特色曲调鼓点和节奏,这个限制实在是太大了。
古往今来西域消逝了多少小国,没人知道,历史文化底蕴本就参杂不稳,建立在一些壁画上的敦煌舞,完全依靠创作者的想象,质量是无法保证和量产的。
早知道就不接这个项目了,挑战是巨大的,不完成又睡不着觉,朱三元绞尽脑汁地回想着,究竟有哪首可以改编为舞曲呢。
他终于想起来一首,拿起笔要记录曲谱的时候却发现,原曲不是华夏创作的,而是东边的邪马台国着名音乐人的作品,里面还有一段人声,连邪马台语都不是,是个当地极其小众的地方方言。
方言可以用无意义的和声带过,反正舞曲本身就不以词为重,朱三元趴在桌子上一点点地将谱写出来,然后一点点地琢磨究竟该用怎样的乐器去搭配。
原曲是当地小民族的音乐文化,借鉴了一些吐蕃风格,可整体风格上与西域很接近,大的架构是不用改变的。
有了曲谱,就可以去录音棚进行编曲,将各种乐器的伴奏搞出来,再结合到一起,这一步至关重要,朱三元在录音棚又待了四天,每天早上九点过去一直到晚上六七点才结束。
“行了,现在要进行最后人声的录制,得借用下你们学院的女子合唱团,”几天下来,他的眼睛都熬红了,对几个老师说道。
舞蹈系主任赶紧去打报告,这事得院里面批,已经超出了他的权限,女子合唱团规模不大是院里直属的,经常在外演出,凡事涉及到钱就都不是小事。
院里倒也支持,特地给女子合唱团协调了半天时间,让她们回来录制人声,毕竟院里也好奇,这个明星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朱三元把曲谱打印了二十份,将被带来的合唱团安排进录音棚最大的一个单间,又跟她们讲了半天从哪个部分开始,等一切准备就绪,通过玻璃指挥她们开始。
作曲系主任也在外面监听,前奏过去十几秒,他就不住地点头,结构很严谨啊,音阶比较庄重舒缓。
历史性的元素扑面而来,厚重感很足,音乐上描绘宏大舒展,仿佛画卷般层层展开,宏伟的情景跃然纸上并且令人代入其中。
当铺垫到一个高度之后,穿插的人声和声虽然只是嗯啊咿之类的助词,富有浓郁的西域特色,而人声之后才是高朝(和谐之后同理),鼓点节奏也变得鲜明。
作曲系主任不自觉地跟着晃动身躯,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逐渐跟着一起升华,高朝后的退场非常恢弘大气稳重,最终结束于人声和声。
“我把它叫做《千年的祈祷》”加入的人声和声给音乐带来空灵气息,朱三元还是很满意的,事实证明不一定非得是外国小地域方言,也能表达出音乐的思想。
“你还真无愧于鬼才这个称号,”作曲系主任开口赞道,“音乐细胞真的很敏锐,其实搞音乐,天赋同样能决定高度,我们这钱花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