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朝议未央宫(2/2)

扶苏之前已经发布诏书,宣布降低农业税、废除了人头税,征收财产税了。

他继位之后,一直乾纲独断,在内廷中已经将所有的政策都定下来了。

在二世皇帝时期,几乎所有的大政方针,都在朝议之前就已经定好了。

所谓朝议,不过给朝臣们一个拍拍手的机会,听取一下朝臣的意见,然后吩咐他们去执行。

这次朝议,也不例外,不讨论政策本身,只讨论政策的执行问题。

税收改革,牵扯太广,具体执行起来一定有很多问题。

所以要依靠这些老成谋国的大臣们拿出适当的方案来。

民部主事萧何宣读了二世皇帝关于税收改革的相关的诏书。

在萧何读诏书的时候,大家都齐刷刷的望着丞相冯去疾。

以往朝廷中重要的决策,都是皇帝和众臣商议之后,再颁发诏书。

如今,自从这个内廷成立之后,皇帝都是直接发诏书,并不和众人商议。

尽管内廷这个秘书机构,人员的品秩都很低,却拥有了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有了内廷,原来的三公九卿俨然成了外廷。

没有了决策权,只有了执行权。

这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丞相是百官之首,众人都在等待,等待着冯去疾为外廷争夺权力。

只有子婴脸上挂着诡异的笑容。

他认为,所谓内廷,不过是扶苏豢养的家畜罢了。权势再大,也是奴仆。

而他们这些三公九卿就不同了,他们是与皇帝共治天下的,都能开府治事。

尤其是丞相,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

与其说相权是皇权之佐,不如说相权是皇权之分。

丞相的权力大一分,皇帝的权力就小一分。

这就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如今扶苏皇帝设立内廷,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他对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权力太大的现状,已经很不满意了。

表面是内廷分走了原本属于朝臣们的权力,本质是皇帝在拿走他们的权力。

这还怎么争?

大家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罢了。

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是应该站出来,让皇帝明白他们的态度。

同样,御史大夫冯劫、奉常王贲、太仆茅焦、典客甘罗、郎中令章邯、卫尉杨端和、廷尉韩腾、少府冯毋择、治粟内史李信都可以站出来发几句牢骚,抱怨一下。

唯独宗正子婴不行。因为他是大秦皇族。

一句牢骚就可能引来无数的猜忌。

所以子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的看着丞相冯去疾。

后者竟也如同他一般,嘴巴紧紧的闭着,一句话也不说。

“有点意思啊。”子婴暗忖,不亏是大秦朝堂有名的老好人,不计较权势,能干又忠心,难怪能坐上丞相的高位。

萧何念完诏书,缓步退后,站在角落里。

三公九卿有座位,而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只能站立在大殿的角落里。

或者说,他就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谁也不开口。

直到太仆茅焦站了出来。